棉花糖实验中,能延迟满足的孩子并没有人逼迫,而是一种权衡了利弊之后的主动选择。
愿意等待的孩子,有足够强的动机,不认为“先忍着”有多难受、多委屈。
如果没有足够的动机,这种忍受,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棉花糖放在眼前,先存着还是先吃掉,都有各自的道理。就好比放眼未来和活在当下,都有各自的意义。
与其把延迟满足当成任务去完成,不如把它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里。
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每年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每个工作日戴领带,可以是每天学中文,可以是每天认识一个新朋友,可以是每天写一个表达谢意的纸条。
让孩子能每天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成为习惯,比单纯地训练意志力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