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师,大概每个班里都会出现那么几个“孙小力”,每个“孙小力”的背后,总会有那个“不尽人意”的家庭。看到孙小力的故事,让我最先想起来的是二班的黄同学,他几乎是办公室里的常客,总是有搞不完的状况,让所有老师头疼。有一次,班主任找来了他的妈妈,说了他的近况。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妈妈扬起手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然后开始各种手部和嘴部动作。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家长打孩子,还是在办公室里。这种教育方式真的能教育出一个“知书达理”的孩子吗?
同样,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可能遇到“坏同学”,家长如果需要出面,目的应依是释取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一个底线,就是在生理及心理上都不能伤害那个“小敌手”。而是像尊重自己的孩子一样,尊重那个孩子。同时要考虑所采帮方式对自己孩子人格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他今后人际关系的影响。爱孩子。就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不要给他制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