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跟同学之间闹矛盾,如果一味地找家长、找老师并不是好办法。个体成长的本质,是要确定自己同外界的关系。如果自己总是受到欺负,这意味着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要学会适应规则,适应环境。如果只要受到欺负就找老师、找家长,那么你把自己看作世界的中心了,你会越来越依赖他人。一个总是受到欺负的人,一定在某方面做得不够。个体只有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才会更加自信。
大人干预矛盾,只会让问题复杂化。同学之间闹矛盾,家长牵扯进来,首先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会受到排挤。因为没有人愿意跟动不动就找父母来的同学玩,自己的问题需要自己负责,这是同学之间的默契和规则。其次孩子会越来越自卑,因为自己找来了家长,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仍然会让他感到头痛,并且会因为深感无力解决问题而自卑。最后孩子的适应能力会越来越差,长大后也难以合群。个体形成刻板意识,认为社交就会受到伤害,长大后会越来越孤独。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会造成孩子产生依赖型人格,在以后的成长中将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尤其是在小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矛盾,那么长大后将会变得越来越难以合群。父母要做的顶多是引导,而不是干涉。有些父母自己都没明白怎么跟人相处,所以会造成过度干涉孩子矛盾的情况出现。这对孩子来讲不是爱,而是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