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4日 星期日 晴 第144篇
今天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系列课程的第十七节,《良好亲子关系的特征》。
我们来看一下良好亲子关系的一些特征,也给大家一个培养好的亲子关系的一个方向。首先第一个,父母对子女采用民主的方式,循循善诱,讲清道理,会用解释,讨论,疏导,点拨,提醒来帮助孩子控制和修正自己的言行,看到了吗?不都是要求你必须怎么样?怎么哪哪哪又没有做到?会通过提醒点拨来去给孩子机会,你要让他自己去修正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对于孩子行为上的一个控制,其实他控和自控非常不一样。在孩子早期还不明显,尤其是孩子长大一些,之前一直是由你来管着和你教会了孩子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这个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分水岭就有了,他们的区别就更容易凸显出来了。
第二个,父母在孩子心中有一定的权威,他们对孩子有控制力,提出的正确要求能被孩子接受,同时呢他们也非常注意鼓励孩子的独立自主和进取心,鼓励孩子提出和自己不同的见解。其实就是咱们之前讲这个父母教养方式里边我们讲的权威性型,他是在理解,尊重,鼓励孩子表达观点的基础上,会对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还这两个是不矛盾,不冲突的。
第三个,父母对孩子是指导而不是支配的,自由而不放纵,尊重而不溺爱,鼓励而不怂恿。是有这个界限,我给你宽松的氛围,同时在原则上在边界上我又要是去把持的。
第四个,孩子在这种父母的教育之下,他会变的更友好,更合作,更能自控,更赋予想象力,有比较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因为什么?父母给到他们足够的适应空间了,孩子容易感到安全感,有自信,比管教过严或过松的孩子,都要更活跃,更开朗,更自然和外向的。因为你给了他这些空间,所以他有训练很多能力的机会,同时呢你又有相应的管控,实际上孩子心里会更安全。父母会管孩子,父母会把握着那个底线的孩子,内在往往是更有安全感的。因为他知道,我这么做,肯定是可以的,如果不可以父母就告诉我了。像反向型的孩子,有的时候其实反而倒是安全感不足的,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他会觉得爸爸妈妈全都听我的,哪儿做的不对,没有人提醒我,但是孩子们自身他无意识里面他是知道的,就是自己了解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换一句话说,孩子在成人世界里边,他们其实知道的,自己是个弱者,可是那个强者却听弱者的,父母却听我的。那么你们比我还没有力量,而我对于我自己的力量也不确信。跟成年人来比,客观上就是不足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反而没有安全感。
我们来看一下,在亲子关系里边,我们要去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要与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是并重的。就是过去的父母,很容易出现的什么问题?就是管孩子的衣食住行,但是对于情感心理上的关注就忽略了,衣食住行可能照顾的特别的周到,心理这块儿整个的是缺失。所以现在这代父母我们要求是生理和心理要并重的。比如说一岁左右,这个时候其实是孩子们,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以及和亲子之间的这种依恋关系,这时候是一个关键期。幼儿期,这个时候孩子他就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幼儿期他的主导活动是什么?是游戏。以及要开始去和同伴去交往,这时候父母是需要去注意去鼓励的。然后再比如说青春期,孩子就是渴望独立,渴望自我关注,这个期待很多,自我体验的这样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父母你也要更允许,更给到他这个尊重,给到他独立的空间,我们要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么?这也是前面咱们家庭教育指导师一上来,会把发展心理学放到第一部分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