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4 星期日 晴
亲子日记第1043篇
近些年,很多中国父母开始效仿国外的“放养教育”。每天岁月静好,处处“尊重”孩子。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孩子一无所长,家长后悔不已。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不要等到孩子错失某个机遇时,反过来质问你:“为什么当初没有逼我一把!”
没有一定的规则指引和良好习惯的制约,“放养”只是一种盲目的“放任”,最终无法养成优秀的孩子。
把放任不管当做静待花开,是教育中最大的谎言。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缺乏自觉性。旁人是无法真正建立起他的自觉,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在教育路上,家长永远别单纯指望孩子能够“自觉”。孩子在养成自律自觉的前期,靠得就是父母监督。只有父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教育、约束孩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人生就是一路降妖除魔修成正果的过程,而父母就是孩子的活菩萨,能帮着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成就一番事业。
从来没有什么横空出世,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作文写得好时,却不知道背后的父母早在孩子几岁就开始亲子共读,流利的语言表达是几百本童书滋润的结果;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学习不用操心时,却不知道背后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下了多少工夫;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不知道背后的父母多少次风雨无阻地接送,多少个晚上在忍住脾气,耐心地陪练......
教育,也需要父母的用心和努力。
我们常说要给孩子充足的爱,所以许多家长都会对孩子千依百顺,要星星不给月亮。可实际上,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你不逼孩子一把,他只会越来越放纵自己。
虽然父母的严厉可能让孩子很不喜欢,但当孩子长大了,却会感谢这份严厉,督促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父母应该给与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
四(5)班赵卓翔赵卓宇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