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大雨
“孩子精神丰富,才能更好地度过这一生。”
许多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是帮孩子建立生存基础。
找个舒心的工作,多赚点钱,拥有物质的富足,这不就是幸福人生嘛。
但其实,幸福是一种富足的感受力。
读一本好书的满足,和家人共享晚餐的幸福,帮他人解决问题的价值,为朋友挑选礼物的喜悦……
这些看似与财富无关,但能撑起孩子的人生意义。比起物质富足,精神的富足才是孩子人生的归宿。
想让孩子幸福地过好这一生,父母要多重视孩子的精神满足。孩子幼年期起,我们可以多和孩子做这5件事,让孩子拥有富足的体验,就是为他存下财富的资本。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导演周轶君为了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创造了“睡前2分钟”环节。
熄灯后,每人几分钟,聊聊今天发生的事,可以是感受,也可以是不愉快的经历。她会和孩子聊聊工作的事,孩子也愿意和她分享学校的事。通过睡前聊天,她成功地打开孩子的心扉,及时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状况。
但对孩子来说,父母能用心地倾听自己,就是一种爱的表达。因为我们爱你,所以想要和你分享看法、感觉和秘密,你在父母心中是多么重要。
儿童教育专家张娟在《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书中指出:给孩子足够多的爱,他的生命状态会更饱满,他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在自我生命建构上,通过内在平和与喜乐获得自我感。
是呀,当孩子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我,按自己的意愿快乐的生活。当孩子始终被富足感包围,他的人生会少许多歧路。
知乎提问帖“如何让孩子从小爱上读书?”
一位妈妈分享经验:每周日固定带孩子去图书馆,让孩子体验读书的仪式感。坚持一段时间后,每到周日,孩子就知道这一天要用来读书。
区别在家读书,图书馆不仅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还能让孩子学会专注和安静。
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因为人生的价值,实际取决于内在精神生活的品质,精神的富足才是孩子真正的财富。
父母能坚持陪孩子去图书馆,引导孩子阅读一本本好书,就是在帮孩子寻找生命的答案。
在一次次的探索中,父母帮孩子找到了自己,孩子也会感恩父母的陪伴。而且图书馆庄严安静的氛围,丰富的图书种类,也很容易激发孩子好学、求知的心。
当然啦,去图书馆的初衷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在书籍选择上,我们尽量尊重孩子的喜好,而不是强迫孩子功利地阅读。
阅读之外,父母多鼓励孩子聊聊一本书的启发,不同的观点,学到了什么。
因为比起书中的答案,孩子的答案才是他人生的答案。有时候,生动地实践会让孩子的体会更深刻。
每个父母都愿意为孩子倾尽一切、毫无保留。
但真正的爱,未必是为他花钱,也可以是教他存钱。
我们送给孩子健人生的幸福在于人际的流动。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多教育他心里装得了别人,将来别人的世界,才能容得下孩子。
教会孩子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父母的这份大爱,会让孩子成为最终受益人。或许父母并没意识到,我们养育本身,就是孩子人生账户的第一桶金。
父母给予孩子关注和爱,孩子的人生底色就有了暖意。
父母引领孩子读懂求知,孩子的人生法则就有了信仰。
父母点拨孩子财富奥秘,孩子的人生欲望就有了方向。
父母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孩子的人生实践就有了热爱。
父母教会孩子帮助奉献,孩子的人生格局就有了感恩。
物质的追逐永无止境,内心的富足才能让灵魂抵达彼岸。
孩子未来的路,会有无数条岔路口,唯有一颗富足的心,能指引他要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