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三班范程煜妈妈
2022年8月15日天气晴
今天,终于有空陪孩子读书了,有时哪怕是陪读一小时,都会和女儿产生共鸣。希望有时间陪女儿多读读书。因为书中自有千钟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别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从书中就能摄取营养。
读书,每个人一生中至少要用九年时间--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主要做这件事,加上继续教育的时间,一般来说长达十几年。很难相信,读书这件事做了十几年,却还是不明白究竟应该怎样做,可事实就是这样。正如“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样,阅读的方法也不是每个人都完全掌握了。
有的人每天烦琐事务缠身仍可以保证数日读完一本书,有的人有大把闲暇时间却一年读不完一本书。不要找没有时间之类的借口,那实在太低级。事实上,阅读速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其实是在方法上。有的人“扫”完一本书就能准确地找出有用的信息,有的人“啃”完一本书还是抓不住要点。不要说这是因为智商的差别,因为正常人的智商并没有太大差距。理解程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其实也在方法上。
有的人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提升技能、升职加薪、获得精神上的收益,有的人读完一本书之后觉得毫无用处、浪费光阴。不要说这是
因为读的书不一样,即使读相同的书,也存在这样的差别。阅读效用存在差异的原因,其实仍在方法上。
好的阅读方法归根到底就是要节省时间、加深理解、带来收益。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自有一套读书方法,如诸葛亮“观其大略”、陶渊明“不求甚解”、韩愈“提要钩玄”、朱熹“熟读精思”和“三到”、苏轼“八面受敌”等。然而,这些读书方法多为个人经验,不成体系,且侧重读与思,不重实践。美国学者、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其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系统介绍了各层次、各类书籍的阅读方法,但过于庞杂,易学难精。现代流行的一些阅读方法,如“杠杆阅读术”“拆书阅读法”“速读法”等都有较强的针对性,但也因针对性太强而缺乏普遍意义。
只有你真正的翱翔在书的海洋里,体会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体现出你读的书对自己的益处远远大于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