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惩罚不让写作业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写到这样一个故事: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为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得越起劲。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不在踢垃圾桶。有一天,当他们又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听垃圾桶被踢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

几个年轻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儿地去踹,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再踹时就不那么卖劲儿了。

又过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十美分了,请你们谅解!“十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十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个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

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与其他人的直接劝阻相比,老人的说服工作不着痕迹,却又有明显的效果。分析他的方法可以看到,老人先通过“给予”,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这是第一步。目的是降低乐趣,任何事情当它里面包含有交换、被监督、责任的因素时,它的有趣性就会大打折扣,然后然后老人通过减少支付,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这件事产生逆反心理,这是第二步。最后老人进一步减少支付,并且给出一个让他们不能接受的十美分,使他们在心理上对踢垃圾桶这件事产生排斥感,产生逆反心理,于是,原本另几个年轻人感到有趣的一件事,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让他们成为受害者,这时再让他们去做,那肯定难了。

这个故事表面上看起来和写作业没有关系,但它里面包含的教育思想,却可以运用到儿童的作业管理上,那就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在调动儿童写作业热情上,适当使用逆向思维,要刺激孩子的写作业的热情,不要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厌恶之情。

说到这里,我得深深地反思了。上周,在孩子们题型训练时,有个别孩子会交头接耳,会东张西望,或直接报出答案,甚至是直接甩掉老师的读题,自个儿快马加鞭往后写去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做了要求:一不准交头接耳,二不准往后做,三不准东张西望。如若违反,再送一张题型训练。现在想来,我是在干啥呢?

我是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作业纪律观念,还是借机用最愚蠢的方法,让他们对作业产生厌恶感,甚至上升至对我本人的愤恨呢?

细思极恐啊!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如果有,可能也是被这些不科学的方式把胃口给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杜威说:“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认真琢磨后,一句歌词也有这么点意味:“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反过来可以推导: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同时最最重要的是让他在行事过程中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

我想,逆向思维,也就是古人说的“反其道而行”,有时真的可能更有用吧!是否下次我也可以学学尹老师,违反规矩,那就不用写了,看看别人写?让你眼个红?

教学教育的路上,摸着石头过河,不仅要方法科学、人性化,还要善于攻心吧!知己克己,知彼助彼!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682233
推荐日记
《怕喝药的小孩》
《8.18第209 建设家庭小能手》
《亲子日记第725篇》
《亲子日记,第168篇》
《坚持》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复习三字经】第171篇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164篇,》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2022.8.18 星期四 晴》
《听课感悟》
《亲子日记 第91篇》
《动力加油站 171篇》
《练琴的煎熬》
《2022年8月18日礼拜四,天气晴,尊守纪律》
《惩罚她不让写作业》
《美文摘抄》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拔白头发》
《亲子日记346天》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惩罚你 不让你写作业》
《随手记》
《我长大了想当农民,还想当厨师》
《你不是要工作吗(线十三 20220818)》
《晚安宝贝》
《8.18天气晴小区玩耍》
《随想》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