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亲子日记第168篇 最容易毁掉孩子学习动力的三句话
第一中学7.24董飞阳妈妈

        第一句:“说了多少遍了,每次都这样。”这句话有一个暗示作用,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自证预言,什么意思呢?家长第一次说:“你真粗心,刚说了,你又忘了。”第二次孩子继续出错的时候,家长再次巩固这个说法:“你怎么每次都这样呢?我说了多少遍了,认真点。”说的次数不断增多的时候,慢慢地,孩子和家长都信了,这个预言就被证实了:我就是一个粗心的孩子。通常,家长还很不死心,最后也不忘总结和验证:“看吧,我都说了,你就是粗心,早该听我的,认真验算多一次。”家长活生生地通过这些负面的话语塑造出了一个总是粗心、不认真的孩子。

         事实上,真的是孩子粗心吗?既然说了那么多次,孩子都还不会,那是不是该换个法子说了?还有,有没有可能是方法不对?又或者这个任务太难了?别只顾着否定、责怪孩子。我们要与孩子站在一起,去打败问题,而不是与问题站在一起把孩子打败了。如果作为家长你有方法,请给孩子方法,如果没有方法,请给孩子安静。

         第二句:“你看人家谁谁……”有人调查过,这句话是很多孩子最讨厌父母跟自己说的其中一句话。有个朋友很无奈地分享过,她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什么都是别人比自己好,感觉自己在父母眼里什么都不是,学习就算了,其他什么都要比,比如:“你看你一天到晚就会吃垃圾食品,谁谁,只会学习,垃圾食品都不碰的”

哪天发现谁谁也吃垃圾食品了,她居然说:你看别人一包薯片只用了5分钟就吃完了,你呢,吃上半个小时,你知道这半个小时,别人能做多少题了吗?很无语,在这种比较之下,她不仅感到父母不重视自己,不信任自己,还对被比较的对象产生了憎恨,更别说从她的身上去学习好品格了。

粗暴的比较,无法改变自家孩子存在的问题,每个孩子的问题都是个性的,是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做出合适的调整策略的。这样的比较,除了方法层面没有解决到之外,孩子做不好的时候所产生的不好的感受,也直接被家长忽视了,没有得到理解和支持,孩子怎么会有动力去做得更好呢?

第三句:“学习本来就是枯燥的,你一定要刻苦、勤奋,知道吗?”

当我们把这句话传到我们的孩子那儿,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还会让孩子讨厌上学习,为什么呢?有一句话说得太好了:匮乏社会靠鞭策,富裕社会靠吸引。在资源相对匮乏、生活相对贫困的年代,孩子拥有的东西很少,渴望很多,用这句话一定有效果,能鞭策孩子通过努力出人头地。但是时代变了,现在的孩子能拥有的东西很多了,不再是用几句话就能鞭策出来动力的。一定要靠吸引,靠兴趣,谁说学习本身是枯燥的呢,这种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魅力、把学习当做苦差事传达给孩子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对学习反感。

心理学研究表示,孩子真正做得好的事情,一定是自己选择的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冬奥会期间爆屏的谷爱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热爱,因为有兴趣,才克服了一切艰苦的训练。我们家长真正能做的,不是用几句歇斯底里的话语企图让孩子感受到巨大压力,就能迸发出巨大动力、就足以改变孩子从此变得刻苦、坚持的,而是想方设法去深挖知识的魅力、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

亲子共成长,我依然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682717
推荐日记
《2022.8.19 星期五 阴》
《2022年8月18日星期四天气多云》
《装饰鱼缸(209)》
《亲子日记》
《游览海底世界》
《8月18日星期四天气晴亲子日记第225篇随记》
《亲子日记677 英雄回家》
《随笔159》
《亲子日记第252篇》
《169篇》
《七月二十》
《506篇 8月17日》
《练字、炼心(第210篇)》
《505篇 8月16日》
《亲子日记第208篇》
《每天都是焦急的等待》
《503加班记》
《新的开始》
《日记》
《2022年8月18号星期四晴》
《家委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感悟 2022年8月19日 第207篇》
《随笔》
《亲子日记第209天》
《被魔症了》
《馋虫来了 142》
《亲子日记第1042天》
《“你家的孩子就是来报恩的!”》
《小手工》
《保护牙齿》
《黄桃罐头(第170篇)》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