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晴
因最近精力有限,直播课都没能及时观看,有种一日不学习,思想跟不上的感觉。亲子日记也有点敷衍,字数少的可怜。果然,一心不能二用。本就少的可怜的自我时间,再分出去一半给其他方面,真的有点跟不上节奏了。但没办法,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阶段的主要空余精力本应是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的,奈何周期太长,又不想错过这么好的直播教育课,只能将这份精力再瓜分一份。
文正老师8月16日的《现场问答 教子无惑》直播课,直到今天,才得以分两次观看完,着实不易。但能想办法去观看完,并无偷懒,对于这份决心,还是要给自己点个赞。有输入就要有输出,谈一下这趟课的感受吧:
第一位家长的孩子很喜欢读书,读自己喜欢的历史类的书籍,看了一遍又一遍。这不就是反复推敲,反复吸收吗?这份毅力,我为之敬佩。但对于这位家长来说,她认为或许这不是最适合她孩子的读物,她认为、感觉孩子应该读一些学习类书籍、科技类书籍,这样才能真正地增长孩子的知识面。对孩子过于焦虑、过于干涉,对自己过于自我,所以很多家长不是很赞同对孩子的这种干涉,郭老师也对这位家长提出了建议,是孩子读书,孩子有自己喜欢的一类阅读书目,阅读课外书不要过于功利性,不要指望短暂的阅读能够对学习有所提升。阅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丰富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在一种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将来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并受益终生。而不是我现在读了,我的学习成绩现在就一定要提升。孩子喜欢的阅读书目,只要有益健康,有益成长,已足够,家长不要过于干涉,将所谓的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读书,不是家长读书,怎么会家长感觉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呢?有自己喜欢的书目,并付诸行动,反复推敲、反复吸收,多么好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是这一种。而这位家长,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孩子了,却又纠结阅读的书目不对,不能提升成绩,真的有点太过于干涉孩子。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有了自己喜欢书目,并反复阅读,我会怎么做呢?我想,在孩子学习计划完成之余,只要不是对成长不利的书籍,我一定要支持孩子的。对待孩子,还是要适当地放手,给予尊重。有句话我很喜欢,对孩子放手,不是放纵,而是有规矩的守望。遇到我们专业的事情,我们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遇到不懂的事情,我们默默地支持孩子就好,只要孩子的大方向没错,还是要全力支持孩子的选择。
第二位家长,家中有三个孩子,家中琐碎事情必然很多,可能也觉得孩子不懂事,不懂得帮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所以这位家长很无奈,求助郭老师,更有种寻求救世主,帮自己脱离苦海的感觉。但世上根本无救世主,只有自己解救自己。所以郭老师给予这位家长两点建议,一是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一个人当自己压力过大,会不自觉外露于情绪之中,产生一种负面磁场,当别人感受到这种负面的磁场时,自然而然不想靠近。毕竟,不论成年人还是孩子,还是希望一种轻松氛围,这种氛围才会令我们放松心绪,有更多精力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二是对孩子适当地示弱,当我们想要孩子帮我们做些家务时,不是要求、通知、命令,而是放低姿态,请孩子帮助我们做,并予以适当地鼓励,这样孩子才能够心甘情愿去做,并甘之若饴。
所以,这堂课,我也有感悟到,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成年人,无论在什么场合,要有正能量的磁场,才会有人愿意靠近,包括我们的孩子。否则,负能量的磁场,则会无声排斥想要靠近的人。
第三位家长和第四位家长,在这里就不过多谈论,我的感想是,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丰富、提升自己。我始终坚信,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差。另外,当我们有情绪时,不妨静下心来,与自己和平相处一会儿,之后,情绪会有所舒缓。这始终是我所要修炼的方面,遇到事情,情绪快于行动,这是我要克服的问题。我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遇事冷静,可始终做不到,甚至有点懊恼。而今天,郭老师说,他也不是能够完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的时候,同样情绪快于行动。但只要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哪怕事后觉察到,并思索下次遇到这种事情,如何更好时,这就很棒。
人非草木,有自己的情绪很正常,能够意识到,或者冷静下来,能够有所思考并改善,这种境界就已很高,不需过于纠结。
今天的输出就先写这些吧,继续努力吧,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