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家长要要求孩子用功学习孩子乐队学习提不起兴趣。成人指责孩子“不刻苦”是件很容易的事,与之相伴的是批评孩子“不懂事”。似乎孩子不知道用功学习的好处,于是一遍又一遍的告知孩子学习应该刻苦努力。其实儿童并非不知道刻苦学习,可以换来好成绩,他只是做不到。当学习活动没有换,其他的愉快体验时,他就无理距,调节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不刻苦”的孩子好像经常忘记了学习这回事,他们总是把时间消耗在看电视,打游戏,踢球,打电话等事情上,甚至是无所事事的坐着,表现出不上进的样子。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愿意自己在学习上做得更好,愿意让父母满意,愿意受到大人的夸奖。因为人还有一个天性,就是上进心。
每个人忘我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的人,它一定是对学习和工作建立起了兴趣或者责任感,这种兴趣和责任感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常常超长心理需求。平常人们看到是他们在影视器具上的苦,看不到他们置身于喜爱的事情中的乐,实际上他们不“苦”,他们只是“痴”其中的乐趣,别人体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