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带我现在的班级也就是他们一年级时,就有家长反映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心里比较脆弱希望老师多加照顾,从尹老师的书中也说: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认为,“儿童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经常照看自己的那一两个人,把他们看成是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即使年仅半岁的婴儿,也会因为照顾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突然离去,而丧失对人对物的兴趣,不开笑脸,不思饮食,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压抑.....童长大成人后,毕生处世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多信还是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出生后头两年中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人的态度。”
那些把干事业和养育孩子对立起来的人,那些根本就不在乎和孩子相处时间及相处质量的人,那些不去细腻体悟孩子感受的人,不是他们不爱孩子,而是骨子里不认为和孩子相处是件重要的事。在他们那里,孩子不过是一件宝物或一个小动物,可以暂时寄存于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那里,然后可以随时完好无损地取回来。他们没有看到婴幼儿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喜怒哀乐、成长中的每一种境遇,都会在孩子那里留下深刻的痕迹一-小狗被寄养到别人家,它都会因为看护人突然变化而显示出不适应,孩子则更不是1⃣️只完全不会思想的瓷瓶。
如果出于客观原因,必须要和孩子经常分离,也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减轻和降低孩子在感情上的失落,比如提前让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其他临时抚养人建立情,分别的日子里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和孩子沟通,定期去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时在关心着他,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