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武校课程里说到,孩子90%的幸福来源于家庭。对幸福的理解,每个人各有不同。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获得幸福呢?
其实生活中那些看似稀疏平常的小事,就是提升孩子幸福感的关键。
1.好好说话,时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心理学家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到: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明明是出于关心,源于爱,但一张嘴却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给孩子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害。实际上,再深情的舐犊之心也需要正确的表达,才能被孩子所接受。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打击,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抱怨。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心间流淌的幸福和家庭带来的温暖。
2.多点仪式感,让孩子对明天充满期待
孩子的童年需要四种营养: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仪式感。很多父母以为仪式感很复杂,实际上,一个不期而至的礼物,一次丰富多彩的旅行,都能诠释仪式感,都能让孩子觉察出生活中的不同,记住每一个和父母度过的特殊时刻,渐渐的,这些看似寻常的仪式感,会成为孩子内心的巨大力量,建立起孩子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3.适度放手,把人生的方向盘还给孩子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走弯路,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约束孩子,哪怕孩子已经长大。父母和孩子其实只是同乘一辆车的过客,终有一天孩子需要独自一人驶向更远的地方。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从不做孩子人生的掌握者,而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定海神针,给他们力量,为他们兜底,站着孩子一抬头就能看见的地方,默默陪伴。他们知道,该退出的时候得体退出,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成全。
4.善待另一半,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安全感
比起不完美的教育,不完整的家庭才让孩子恐惧不已。父母之间每一次争吵,谩骂,推搡,撕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要想培养出一个自信乐观,内心充满安全感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善待自己的另一半。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中感受爱,学会爱,最终成为一个温暖有爱的人。
5.蹲下来用尊重和真诚打动孩子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答案。很多时候,亲子关系陷入僵局,就是因为忘了换位思考。这时候如果父母蹲下来以孩子角度去看待问题,自然能理解孩子行为,体谅孩子,心与心的距离就会一下亲近很多。当父母开始理解孩子时,孩子也会慢慢学会感恩父母。
6.允许孩子哭,接纳他的负面情绪
“没事,别哭啦!”“真不知道有什么好委屈的?”“你要是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生活中,你是不是也说过这样的话语。孩子内心明明在下一场暴风雨,父母却不允许孩子掉眼泪,孩子只能含着眼泪,一个人咀嚼悲伤。实际上,哭对孩子而言也是一件好事,眼泪流出来了,心里的情绪就好了,才能给新的快乐腾出空间,孩子会比以前更坚强。
7.陪孩子一起疯,激发他的创造力
林语堂将幸福人生归结为四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跟孩子做游戏。父母陪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光,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不一样的幸福,还能让孩子在认知时间,探索世界过程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获得不一样的成就感。当孩子长大后,他记忆最幸福的片段,不会是一道习题,一份高分试卷,而是和父母一起欢笑的时光。
8.与别人家孩子告别,发掘自己家孩子的闪光点
生活中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的攀比,而忘记享受自己的生活。无意义的比较,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降同学视为潜在的对手,失去珍贵的友谊。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要看见孩子的不同,鼓励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在自己的节奏力过好漫长的一生。
9.支持孩子的爱好,点燃内心的激情
比尔盖茨告诫家长,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热情所在,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真正的人生成就,一定属于那些极致的沉醉者。做为父母,我们要发掘孩子的兴趣,让他在漫长的人生里,江兴趣当做燃料,为热爱而活,绽放不一样颜色的烟火。
10.和孩子一起动起来,找到一味治愈身心的良药
不少父母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认为有时间还不如多让孩子做两道题,多弹一首曲子,却忘了 运动不仅可以让孩子变得健康,聪明,坚韧,还能分泌一种快乐素,让身体和精神排除毒素,治愈肉体喝灵魂。运动看似一个小习惯,当孩子克服了惰性,变成生命的一部分后,终有一天,会惊喜发现,因为运动,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呵一个精彩的人生。
做为父母,我们没办法庇护孩子一生。但能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给予一串幸福的密码,让他们开启自己的征途。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披荆斩棘的勇气,无所不能的底气,笑到最后的运气,去面对前方平坦或崎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