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小学 紫涵紫萱家长
今天听了马紫月老师的讲课《孩子犯错了到底该不该打》,觉得受益良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想法,当我们抱着襁褓里的宝贝,看着她稚嫩的脸蛋爱不释手时,心里会不会想着:宝贝不管以后你犯了什么错,自己都不会动手打孩子,我一定会把全世界最温暖的爱都给你。可是当孩子慢慢长大,开始学会顶嘴,并且越来越不听你的话时,即便心里默念是自己亲生的,最后还是被气得扬起了巴掌。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犯错可以打吗?可以打,但是尽量不要打。其实打不打不是问题,要去怎么打才是问题,当然“打”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并不是说一棍下去净等认错就行了。比如第一次犯错的孩子,你得给他机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不要想着用打来解决问题,而是要告诉他这是第一次犯错,不打他也不骂他,但是要让他自己去想,想什么呢?想想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让他讲完再讲一遍,这样他就记住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没有,还要问他下次还要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孩子在此时很可能会斩钉截铁的说不会,那么我们还是要告诉他假如再犯了同样的错误,有什么的后果并且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让他自己清楚做什么事情就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打”不是家长的喜好,而是为了帮助他记住。
那么打孩子应不应该呢?如果是出于教育意义,那么可以打,而且是必须打。但是记住家长一定不可以带着情绪去打孩子,坚决不可以一通乱打!“打”只是你去教育孩子的一个方法而已,而不能成为你发泄情绪的工具。不能当着外人去打孩子,我们的目的是教育,而不是让他失去尊严,丢了面子。其实打只是一个终极手段,不是普遍方法,不可以什么大事小情都靠打来解决问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震慑。打也要分部位,如果犯了很恶劣的错误,打个手心啊或者屁股还行,不能打的像仇人一样。但是我觉得打不是最上乘的办法,当父母们动手了,等孩子冷静过后,一定要和孩子道歉或者一定要和她们进行沟通交流。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教育孩子还有一种方法叫“无言自威”,当孩子犯错,盯住孩子看一分钟,这也是心理学的“长目光”。它本身就是一种警告的含义,同时这种注视孩子也会很难受,也会去思考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其实越是到比较冲突、剑拔弩张的时候,父母越要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能让孩子去从中体会到父母的威严但是也在极力的克制,而且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不会出现暴力,反而对别人也会克制。
但是三岁之前不能打!青春期不能打!说了这么多不是让我们家长去学着打骂孩子,打只是最低级的方法,在孩子的成长中除了感受爱之外,还要懂得敬和畏。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打可能就是一种让孩子有所惧怕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孩子更加能够理解对父母的敬畏。孩子做错事了,接受一定的惩罚其实是对他的一种保护,这样才可以避免他以后旧错重犯。我们也要去学习多和孩子沟通,试着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她面对面把心里的疑问消化掉。有时面对家里的“鸡飞狗跳”和“相互告状”,心里也是一团乱麻,过分时也会急,但是每次都会给她们一个拥抱或者一次长谈,让她们去谈谈对事情的看法以及对我给予他们的惩罚是否认可,我一直在跟她们强调:父母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不会因为说比你们大就不会做错事,假如我有什么做得不对或者不公,你们完全可以站出来给我意见,如果是我错了,我也会去改,但如果是你们在为自己强词夺理,那是不可以的,我们都要一起去慢慢学习、慢慢成长,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帮助你们能够去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而你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会对自己做的决定、做的事情负责以及反思和进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孩子还在好动、对事物好奇阶段,犯错也是所避免不了的,我们还要给孩子们多点耐心和爱心,以礼相待,在爱的教育中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