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习高手!(1062)
山西太原城东路小学子烨爸爸

8月27日 星期六 小雨

亲子日记第1062天

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习高手!

献给所有学生的学习宝典

1

有人认为,学霸靠天赋,成功靠运气。你也这么认为吗?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学霸,不想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只不过这对于你来说太难了,所以才会放弃。其实,想要学习好,很简单,只不过有些事情你不知道而已。

从今天开始,将陆续更新一个系列,主题就一个——帮助你成为学习高手。

你想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吗?

1

相信,相信的力量

想要学习好,只有两方面:一是态度,二是能力。

前者是道,后者是术;前者是战略,后者是战术;前者是根本,后者是技巧。

只要你相信自己能够学好,就真的能够学好。

说你行,你就行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挑选了一至六年的一些学生,对他们进行测试。之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老师,叮嘱他们保密。8个月后,对那些学生复试的时候发现: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很大进步,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色。

这么看来,天赋真的很重要?恰恰相反,其实,这些所谓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是他们瞎编的,是随机选出来的。

但是,为什么这些被随机选中的孩子,成绩确实提高了?

因为教师信了!他们收到了名单,他们知道谁“更有前途”,于是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辅导、鼓励。而同样,这些原本普通的学生,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和帮助,所以他们更有信心学习,给老师更积极地反馈。

学生更愿意学,老师更愿意教。这样的学生,成绩自然会提高。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但相反,如果你总是被父母、老师或者同学打击、批评,让你丧失学习的兴趣,你可能真的会越学越差。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也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名词——习得性无助。

说不行,就不行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铃一响,就电击它,狗想逃也逃不了。实验多次之后,只要铃一响,狗就只能趴在笼子里呜呜地哭。

后来,实验人员把笼子门打开,发现狗居然不逃跑,当铃声再次响起,它仍旧趴在那里哭哭啼啼地接受电击。这种绝望的状态,就是习得性无助。

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孩子,只是“习得性无助”的受害者。他们本来可以成为学习高手,但是因为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被慢慢打击掉了,学习能力也因此一落千丈。

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詹青云,小时候就是一个“学渣”。她曾经转学六次,甚至曾被老师劝退,说她只能考上技校。但她的妈妈一直相信她、鼓励她,跟她说,给她算过命,到了四年级成绩就好了。结果到了四年级,詹青云还是差生。她妈妈又说,等你到了初二成绩就上去了。结果詹青云直到高中之后,才开始名列前茅,最终高考被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同时录取。

詹青云的父母从来没有放弃她,她才有逆袭的机会。其实,有很多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小时候也是差生。他们为何能够逆袭?因为仍旧保留着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勇气。

不管有多少人打击你,说你不行,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就永远有希望。

有人曾问小平同志:“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么走过来的?”他就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2

成功是成功之母

有一句话很流行: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们对这句话有很大的误读。

只有成功,才会带来更多的成功。小的成功,会带来大的成功。

如果你下棋,赢了别人,你很开心,就有信心继续学下棋,希望赢更多人;如果你画画,被别人夸奖,你就有信心继续学画画,希望画出更好的作品;如果你学习,成绩很好,你会觉得自己在学习方面有能力,你才会有信心继续学习。

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才能带你走向下一个成功。从小成功到大成功,这就是良性循环。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刚开始不成功怎么办?

找到自己的优势

无论是优势学科还是兴趣爱好,都要找到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做得最成功的事情,先放大自己的优点。

如果你语文好,数学一般。那就先学语文,再学数学。把学习语文的经验带到学数学中;把学习语文带来的自信,带到学数学中;把学习语文的好心情,带到学数学中。

人生中,扬长板比补短板更重要。尤其是先扬长板,有信心之后,反而有动力补短板。如果反过来,在心理能量不足的时候,一味地死磕自己最差的环节,当然是越学越没有信心。

比如,有的人学习成绩很一般,但是表达能力特别强,这也是优势。如果让他把这个优点放大,经常上台演讲,他一定会做得很好。当他通过这件事获得了成就感之后,他会更自信、更勇敢、更乐观,这时,他反而更有信心去学习那些难题。

无论你有哪方面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都可以作为你建立信心的开始,先放大优点,再树立自信,然后走向更大的成功。所以,现在,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你的优点,然后把它发扬光大。

哪怕没有任何人说你行,你都要从今天开始,先说自己行!

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轻轻松松学会的是天才,但那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即便学得慢一点,花一些时间,但总能学会。很多人花了很长时间也学不会,做了很多遍题还是搞不懂,主要原因是学不得法。

比如,一道难题,有十个难点,十个都会的是天才,八九个会的是学霸,六七个会的就是优等生,优等生只要集中攻克那几个不会的难点就可以了。而对于学不懂的差生,只知道两三个点,大部分都不会,学起来当然费劲。怎么办?

方法很简单,一个一个突破。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知识点就那些。只要扎扎实实一个难点一个难点攻克下来,还是可以取得优异成绩的。如果学霸理解这些知识点需要1天时间,你花7天也能搞定。问题的关键是,一定要真正地搞懂,而不是翻来覆去低效地重复。

什么叫低效的重复?反复听老师讲,一直上补习班,重复刷题……这些都是低效的重复。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只有被动接受,没有主动思考;只是在背答案,不是举一反三。

那应该怎么办?比如那道难题,你有7个点不清楚,那就放慢节奏,一个点一个点的攻克。而不是把自己当学霸,一次性把问题全部解决。想不出解题思路,那就先列公式;公式也不熟悉,就先圈出已知条件,或者先做好计算;如果审题和计算还很薄弱,那就先集中练习这些基本功,不要去尝试解决复杂问题。你的薄弱点,就是你之前欠下的债,你需要做的,其实是先还债。

困难不会让人失败,但是,对自己不自知,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才会一败涂地、劳而无功。

如果你是普通生,却跟着优等生的节奏跑步前进,你就是邯郸学步,不但学不会跟不上,可能连自己应该怎么学都忘记了。甚至,你连老师的进度也跟不上,那就要扎扎实实的补课。补课比超前学重要,夯实基础比揠苗助长更重要。即便你是初中生,如果计算还总出错,那就要回到小学的四则运算,老老实实地练基本功。结硬寨,打呆仗。

反之,如果你从小的知识点,一个点一个点的攻克,就相当于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就会带来更多的自信,走向更大的成功。由于每一步走得很扎实,你反而可能逆袭成功,跻身学霸。

就像《火星救援》里说的:你需要做的,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再解决下一个问题,当你解决的问题足够多了,你就能回家了(成功了)。

3

超前学的风险

接受慢的孩子,如何建立学习信心?很多父母怕孩子上课听不懂、跟不上,于是报培训班,让孩子超前学,多学几遍总该会了吧?

这种做法,不但无助于孩子建立学习信心,而且还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一是孩子首先把自己定位为差生。前面说过,心态上的放弃是致命的。你可能只是现在学得慢一点,以后完全有能力适应。但是如果你从上小学开始,就已经把自己定位为差生了,那从心态上你已经缴械投降了。其实有很多学霸,小学甚至初中的成绩并不突出,他们为何能逆袭成功?因为他们的学习态度好,学习方法好,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夯实基础,所以后劲十足。

二是上课容易分神,不专注。所有的学霸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上课认真听讲。这也算学习成功的经验吗?当然是。你想象一下,老师在以4G的速度讲,学神以Wifi的速度听,学霸以3G的速度记,有的学生以2G的速度看,有的学生听着听着就掉线了,有的学生一直处于飞行模式,少数学生压根就没开数据连接,甚至还有一开始上课就自动关机了……

为什么提前学一遍,容易上课分神呢?你想一下,如果提前学会了,上课老师讲的时候,你觉得自己都会了,思想就开小差了,开始分心溜号。即便你不分神,认真听,同样的知识点你重复听了两三遍,也是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尤其是数学这种抽象思维的学科,靠简单的重复是没用的,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最危险,而且会让自己产生思想上的惰性。

三是容易产生依赖,放弃独立思考。有一个孩子,小学一直是班级第一。原来他妈妈是小学老师,从小就一直给他超前学各个科目,让他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他连高中都没考上。因为小学维持的那些表面繁荣,到了初中一律不适用了,而他又没有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还有的同学初中成绩很好,到了高中就跟不上了。这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学习的规律,只是靠老师一遍一遍地讲。被动听课就像开车听导航,按照导航简单地向左走向右走,当然很容易到达目的地;但是,真到了考场,需要自己在一片未知的地图中,独自找出路线图,当然就不会了。正所谓“一学就会,一考就废”。学是被动学,考试是检测你的主动思考能力。

超前学是有风险的,最应该做的,其实是主动预习。预习不是提前学,而是自己先了解一下要学的知识,重点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和难点。当你带着问题去听课的时候,就有目标,就可以更专注。

从被动听课,到主动预习,这就是学渣和学霸的区别。

4

建立成长型心态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只有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下一次做得更好,这才是成功之母。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时候说:我不是失败了一百次,而是成功了一百次,我成功地检测出一百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你在学习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心态吗?

这是阿Q精神、自欺欺人吗?当然不是,这是所有学霸共同的品质——成长型心态。

成长型心态

你知道吗?腾讯的联合创始人陈一丹,设立了一个专门针对教育领域的奖项,叫做一丹奖,奖金高达3000万港币,比诺贝尔奖的奖金高三倍多。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卡罗尔·德韦克,获得了第一届一丹奖,她的研究就是成长型心态。她把研究成果还写出了一本书《终身成长》,任何一个看进去看懂的同学,都能成为学霸。

我们回想一下,任何一个婴儿,第一次站起来,跌跌撞撞地往前走,时而跌倒、时而爬起。没有一个婴儿因为摔倒几次,就放弃走路了,就认为自己是笨蛋了,就认为自己没有走路的天赋了。

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了畏难情绪,觉得自己不行,害怕困难和挑战?当然是懂事之后,自己刚开始表现不好,就总是获得父母、老师甚至同学的负面评价,慢慢地,自己也觉得自己不行,不擅长数学、不擅长记忆、脑袋笨、自己就是差生的命……

没有一个人不需要经历失败而成长。没有一个天才可以只靠天赋,不用努力。

乔丹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居然落选了学校篮球队,教练告诉他,“你的篮球技术不够好,身高也只有178厘米,以后不会在篮球方面有好的发展,我们决定不要你这个球员。”

如果因为这次失败,乔丹就退出了,那么历史就少了一个伟大的天才。这时候,他的母亲站出来,鼓励他说:“去用你的努力向教练、同龄人、同学们证明,证明他们是错的,不要放弃。”

你可以摔倒无数次才学会走路,为什么不可以经历多次失败之后,才把知识弄明白?任何一次失败,都不足以给你定性。甚至,即便经历多次失败,也不能说明你就永远是差生。

你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小学成绩普通,初高中能够逆袭?还是学习节奏的问题。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认知能力发展的慢,别人很容易学会的东西,他学了很多遍也弄不懂,成绩貌似落后。但是,到了初高中之后,他心智成熟了,这时用初中生的智商来复习小学知识,过去三五年搞不懂的问题,三两天就搞懂了。而且由于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态都很好,所以奋起直追,快速逆袭,跑得比别人又快又好。

逆袭的关键是什么?首先是具备成长型心态,有信心、别放弃,这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注重基础,练好内功,跑得慢不怕,就怕跑得不稳。

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对自己多一些耐心。

考试成绩不代表能力

你为什么会考试紧张?为什么考试失败就自暴自弃?为什么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要?因为你把任何一次考试成绩,当做是衡量你能力的标准,而且,你认为你的能力是不变的,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如果这次数学考试你得了70分,你会认为自己数学不行,以后也学不好了。

考试意味着什么?只有一条,就是检测出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哪些会哪些不会。所以,如果你考了一百分,不一定是好事。要么是题出得太简单了,没有发现你的薄弱点,这次考试白考了;要么是有些题你蒙对了,你得了分,丢了知识,给后来的学习挖了坑。

100分是表面繁荣,同理,70分也只说明有30分的题,里面有一些你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仅此而已。

我常跟我家娃说:“你小时候是不是1+1=2也不知道?后来怎么知道的?”他现在已经熟练地接上下句“学了就会”。“如果考试考了70分,意味着什么?”“说明有30分不会。”“怎么办?”“继续学呗。”

在高考之前,一切考试都没那么重要,只是一次知识点的检测而已。甚至即便是高考,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也只不过是第一站。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你需要具备成长的心态、长远的眼光、持久的耐力。

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测验、每一次作业,都只是帮助你学习知识的工具和手段而已。对于工具和手段,不要赋予那么多的没必要的意义。不要用工具来评价你。

内心戏过多,是成长最大的障碍。

学霸和学渣的智商可能都一样,区别在于学霸有成长型心态,所有的失败都是他们成长的垫脚石;相反,学渣都是固定型心态,所有的失败都视作拦路虎。

当你把这一点想明白之后,你就会知道,无论多少分,都不重要,把知识点弄懂,才是根本。每一次考试,你的目标其实不是100分,你的目标应该是检测哪些会哪些不会,然后呢?当然是全力以赴地攻克不会的,哪里不会学哪里,而不是不分主次、不分重点的撒胡椒面一样,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都浪费在那些已经会的题目上。

老话讲:有先贫而后富,有先富而后贫。有的同学是小时候聪明伶俐,学得很快,成绩很好,所以骄傲自满,没有养成好习惯,初高中之后就名落孙山;有的同学小时候貌似很笨,学得很慢,但是心态很好,基本功扎实,以后可能逆袭成为学霸。凭什么你就不能成为那个先慢后快的真学霸呢?

从今天开始,建立你的成长型心态,你就想:别看他们跑得早跑得快,咱们比比谁跑得远。

懂得如何从失败中学习,你才能真的能从失败走向成功,你的失败才有意义。

有没有信心从失败中获得成长,这是态度问题;如何从失败中获得成长,这是方法的问题,这很容易解决。

我当然不能保证你成为学霸,但成为名列前茅的学习高手,还是很容易的。只要你从此刻开始,有信心有勇气甩掉“自己不行”的负面标签,敢于迎接新的挑战,那么OK,我们接下来就可以来谈谈方法的问题。

能够看到这里的同学,无论现在成绩如何,以后都会成为学习高手。首先是因为你足够有耐心,有韧性,而且最关键的,是你仍旧对学习抱有热情。枯燥的长文哪有游戏短视频有意思啊。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能够从真实的生活中找到游戏乐趣的人,才是真的牛人。如果你不仅看到这里,还很兴奋和激动,从此立志要成为学习高手,那么恭喜你,你早晚会成为真的学霸。

上天只救有缘者,佛门不渡无缘人。老天只帮助那些自助的人,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到你,只有你自己,才是你人生牌局中最大的那张王牌。

想赢下人生这场游戏,从相信自己开始。

第一篇先到这里,朋友们,下篇再见。

六(3)班

子烨爸爸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690840
推荐日记
《修行之路》
《第139篇 竹山游》
《去桃园》
《起点》
《复查视力》
《大龙船》
《亲子日记216篇《锁事》》
《亲子日记284天》
《亲子日记(149)》
《2022年8月27日星期六多云1580篇》
《2022年8月27日 (214)》
《用心陪伴孩子》
《下雨的星期天》
《亲子日记打卡第67天》
《教孩子做菜》
《暗示的力量太可怕,有的话不要轻易对孩子说》
《8.27 周六 天气晴 亲子日记第218篇》
《有感而发》
《一嘉游园记》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第11篇(2022.08.27)》
《26随笔》
《(617)做成长思维性家长》
《恐龙公园》
《做核酸要排队》
《生活中的小幸福(253篇)》
《暑假第52天》
《会开锁的二宝》
《出去逛逛》
《带着孩子去放生》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