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8日星期日晴
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几乎成了家庭教育当中最常见的问题,到底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听听专家怎么说。
别一直骂孩子拖拉磨蹭!你该教会他“时间管理”的方法
最近经常听到家长们的抱怨:孩子假期做作业要大人守着,起床、睡觉、吃饭、做作业等大事小事,都得大人催着、看着,以至于快开学了,作业还有一大半没完成......
面对这些问题,家长们也许尝试过很多办法:比如通过故事书传递时间的重要性、陪孩子一起列计划表、提醒催促孩子、甚至责罚孩子等等,却效果不大。
为什么我们做了这么多尝试,效果仍然不理想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方法是否遵循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
首先,家长应该知道时间管理并不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大人也未必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对于儿童或者青少年其实就更难了。因此,在孩子时间管理方面我们不能过于焦虑、更不应该严苛地要求孩子。
那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时间管理呢?这个问题可以从孩子对时间的认知过程,孩子的时间管理意愿,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去思考。
时间是个主观且抽象的概念
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认识时间对孩子是有一定难度的。味道,色彩,形状等概念我们可以通过眼睛、嘴巴、触摸等来感知,可是我们却没有专门感知时间的器官。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看不见摸不着,缺乏标准的量尺。时间的感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会觉得时间很慢,玩的时候又会觉得很快。孩子们虽然可以借助钟表了解时间,但是通过钟表认识时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法的认知理论:儿童对时间的意识在前运算阶段(2-7岁)就可出现,但儿童真正拥有抽象时间概念是在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而能够规划时间和拥有准确的时间概念这件事则是终其一生要努力的。
孩子为什么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
首先,家长包办过多,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很多家长会帮孩子把时间都规划好,让孩子执行,但孩子没有自己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更别谈规划意识,只能被父母推着走。长此以往,孩子更难形成时间管理的意识。
其次,害怕、担心、恐惧犯错。当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作业,家长却打断多次,并给到负面反馈,“你这个字不对”“这道题写错了”……孩子就会预设自己是失败的,恐惧再次犯错,于是逐渐从自我管理的舞台退出,蜷缩在内心的舒适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应该指出孩子的错误,家长不应该做的是打断孩子的思考,可以在孩子完成所有任务后再提出检查,指出错误等任务。
第三,也有的孩子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因此不愿意制定学习计划。孩子生来具有好奇心,且以兴趣动机为导向。如果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不愿意制定学习计划的话,问题就不在时间计划上,而在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上。孩子并不是不愿意管理时间,而是由过去时间里发生的某些事件挫伤了孩子的意愿。
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积极的过去时间观,让孩子敢于管理、乐于管理。给孩子创设积极的、开放的、支持的过去时间观,家长要创造民主环境,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里探索世界。
管理时间是需要练习的
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反复的练习。如行走,孩子从坐起,到爬行,到蹒跚学步,再到活蹦乱跳的跑来跑去,离不开父母对孩子行走的训练;再如书写,孩子从基本的握笔,到笔画练习,再到一个个生字的积累,都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时间管理也是如此。在培养孩子时间管理时不妨先观察了解,再计划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