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29号星期一阴亲子日记第238篇
在这里,“严母”不是强势苛刻,而是恰到好处的约束。
有研究表明:婴幼儿天生依恋母亲,但母亲过度爱护孩子,会让孩子自我为中心,变得骄纵自大。
女性天性的细腻感性,在亲子关系里如同调味剂,适量就好,不宜太多。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这张照片:
母亲直直地跪在孩子面前,孩子坐在椅子上翘脚玩手机,对下跪的母亲熟视无睹,还发朋友圈“开心每一天”。
这张照片背后,是一个可怜的母亲,为了说服孩子上学,毫无节制地降低自尊。
她或许认为自己用心良苦,但在孩子看来,连“下跪”都能做出来的母亲,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呢?
母亲细致的爱是双刃剑,多了,惯坏孩子;不够,又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比较适宜的模式,是母亲用更理性、克制、有力量的方式表达爱。
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母亲不溺爱孩子,立规矩并严格遵守,孩子会更成熟,更自律。”
不用打不用骂,母亲喊名那一刻,我就把自己调皮捣蛋的事情全交代了,生怕说漏。
对他们来说,被母亲喊全名就要“绷紧皮”,稳重起来,因为这背后有母亲传递的信号:你某些方面让我不够满意。
母亲太懂孩子,严厉时字字诛心,温柔时也字字珠玑,她说的每个字都不是多余的。
如同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的:最好的母爱,是不含敌意的坚决。
一个合格的妈妈,不必总是和孩子站在同一边,当一个“严母”,就是在和娇纵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