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上中学之前,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计划,让孩子按时按质定量完成作业。不能让孩子从早到晚坐都在书桌旁,好像在学习,但最终其实什么内容也没有学习,做出假勤奋的样子。只要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将任务完成,就可以让孩子玩耍;如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高,还应当做一定的奖励。当然如果规定的时间孩子未能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养成预习的习惯。常言道,凡事预则立,学习也是一样的。课前做了预习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听课的效果。课前预习并在自己不清楚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号,孩子听课的效率就很高,效果当然也就很好。
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往往考试时,会延伸很多课外的知识点。老师讲课的时候一般都会拓展一些课外的知识,或者对于知识点归纳小结,或总结学法,让学生举一反三,逐类旁通。所以上课的时候做好笔记,课后复习就很轻松了。
四、养成定时复习并整理错题的习惯。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每个人都有遗忘知识的过程,学过的知识点必须经常复习,才能牢记于心。复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做错了题,最好将错题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分类进行形整理。过一段时间再来做一做自己曾经做过的错题,这样不懂的知识点就会越来越少了,学习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
第五: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究合作的习惯。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自己要独立思考,最好的独立思考表现在上课的时候,积极举起举手发言。举手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以集中自己听课的注意力,理解知识要点,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其次,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不要老是依赖别人,或者是手机不经思考,誊抄答案,只图完成任务似的做作业,这是有害而无利的。但是初中的学习,只独立思考是不行的。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与同学积极的进行讨论,甚至请教老师不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