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星期一,小雨
时间过得太快了,将近两个月的假期结束了。感觉昨天才放了暑假,今天就开学了。“近俩个月的假期,还不得翻天了呀!”刚放假的时候还一直担心的,结果这个假期就这么快的,没有任何“天翻地覆”的,如流水般的过去了。我带着两个孩子在姥姥家住几天,在奶奶家住几天,再去爸爸那里霍霍几天,就这么着,俩个月——就一溜烟的功夫,过完了。似乎还没过瘾呢!俩个孩子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么“闹腾”,反而觉得他们都挺乖的。因为他们谁也没有给我制造“难以忘怀”的、不堪回首的“麻烦”。
今天上午,儿子自己在家收拾上学需要的文具,整理假期的作业。并且还去“老李同学”家串了个门,他想问问下午老李是否和他一起上学。结果“老李”要回姥姥家,他的舅舅正在筹备婚礼。下午就不和儿子一起走了。
下午的时候,楼上的“刘同学”来找儿子玩“阿姨,我可以来你们家玩会儿吗?”刘同学比儿子小,今年升入六年级了,他们六年级的新生还没到开学的时间。“可以啊,你去屋里找他吧,可能是在休息。”儿子自己在屋里,我也不知道他忙什么。不一会儿俩个孩子出来了“阿姨,我可以玩会儿电脑吗?”“你让田亦涵去给你找吧!”我并没有提前约定他们看多长时间,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将近两点的时候“好了,时间到了,该把电脑关上了。”“再打完折一局游戏性吗?”刘同学问。“不行,必须得关上了”,儿子回话。刘同学啥也没有说,不一会儿就离开了。之前的时候他也是特别贪玩的,经常是赶不走的,没想到这一次没有任何的拖延。
虽然,这个孩子也贪玩,但是感觉比之前懂事多了。知道打招呼,知道要征求我们的同意“阿姨,我可以……”这一点做的比我们家孩子要好,就算是我直接打断他们玩游戏,这个孩子也是很有礼貌的说“阿姨,我们打完这一局好吗?”其实我是打算答应他的请求的更没想到的是,在儿子直接制止“不行”的时候,他也没有犹豫,没有讨价还价,而是悄悄的离开了。我知道这个孩子其实还是很想再玩会儿的,儿子也很想再和小伙伴玩会儿的,只是今天这个结局被我搅得非常不好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一开始就和他们约定时间然后把我所担心的都明确的表达给他们,那么俩个孩子应该都不会很扫兴。
“儿子,你打算几点去学校啊?你的东西都整理好了吗?”我应该用这种询问的方式让儿子知道,我打断他玩游戏是怕他上学前太仓促。
“三点之前到学校,我提前半小时,两点半出发就差不多了”“那你们看好时间,别误了就好,电脑最多只能玩一小时,时间太长了,电脑就很热了。因为电脑的散热功能不太好,你们玩的时候要注意”。
其实,儿子的时间观念很强的,约好了什么时间,几乎不拖延,除非是太入迷了。爸爸也曾多次提醒我“儿子其实特别遵守约定,只要你和他提前约好了,其他的根本不用你操心。”还是爸爸了解儿子,他们父子俩很少因为儿子玩游戏或者看电视超时了而争吵,爸爸也几乎不去催儿子,“因为这是对儿子最基本的信任”爸爸信心十足的说。
可不是嘛,正是由于爸爸不管什么事情都提前和儿子约定好了,所以在爸爸那里的十几天,我们的相处特别友好。所以说“父亲”在一个家庭中是“规则”的制定者和引导者。父亲更多特质的是“理性”,“有一说一” “无规则不成方圆”。感谢爸爸真正做到了,孩子们“守规则”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