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9日 星期一 小雨 亲子日记第173篇
学校教育,教的是知识;家庭教育,育的是灵魂。
孩子最终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就看家长会交出怎样的答卷,要想做好家庭教育,父母务必守好这三道关!
对父母而言,教育孩子是一场漫长的修行。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人生。然而,教育孩子没有范本,没有标准,只有是否用心。倘若父母能做好这3件事,那么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一道关:用心陪伴
经常听到父母说,现在的孩子太难养了。
买几本好一些的辅导书就没了好几百,报几个好一点的补习班就没了好几千。“都忙着赚钱养家了,哪有时间陪孩子?”可如果你不陪孩子,买再好的练习册孩子也不会做,报再好的补习班孩子也不会学。没有管教,教育等于零。*而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哈佛学霸詹青云,去年《奇葩说》的冠军,小时候成绩并不好。妈妈为了鼓励她,每年都说她下一年一定会逆袭,尽管一直落空。爸爸很开明,给她看各种各样的书,带她去出差,去看世界。在父母的陪伴下,詹青云像太阳下的幼苗一样茁壮成长,不仅学习越来越好,整个人也越来越自信,优秀。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优秀孩子是陪出来的。“都忙着赚钱养家了,哪有时间陪孩子?”可如果你不陪孩子,买再好的练习册孩子也不会做,报再好的补习班孩子也不会学。没有管教,教育等于零。而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哈佛学霸詹青云,去年《奇葩说》的冠军,小时候成绩并不好。妈妈为了鼓励她,每年都说她下一年一定会逆袭,尽管一直落空。爸爸很开明,给她看各种各样的书,带她去出差,去看世界。
在父母的陪伴下,詹青云像太阳下的幼苗一样茁壮成长,不仅学习越来越好,整个人也越来越自信,优秀。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优秀孩子是陪出来的!
第二道关:做好榜样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连父母的小动作、口头禅都模仿得十分相似。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可能察觉不了,但会改变孩子一生的模样。比如有的孩子学说话时,会模仿父母的发音、语气、用词;哪天你不小心说了一句脏话,,过几天你会发现,这句话居然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了。这就是孩子“吸收性心智”的力量。吸收性心智最强的关键期,即在孩子0-6岁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接触到的任何事物、语言,都将在他的大脑中留下印记。蒙台梭利博士将“吸收性心智”做了一个比喻:海绵吸儿童如同海绵汲水般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以此建立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作为家长/教育者,我们要珍惜上天赐予孩子的这份特殊力量。放弃说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习惯教育。
第三道关:负责到位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每一个父母都要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人生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所有的收获都源于昨天的积累。冰心先生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请告诉孩子,没有天生的优秀,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努力。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对孩子未来认真负责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愿意教的父母。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若只知道偷懒,那才真的是耽误孩子了。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等待破土而出的种子。作为父母,只有给孩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地,每天悉心浇灌;并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了适合的培养方式后,才有资格去静待花开。工作固然重要,但是长远来看,给孩子完整的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给妈妈的建议:
1. 妈妈通常感情细腻,一定要情绪稳定,要给孩子安全感,用丰富的情感陪伴他成长。
2. 妈妈善于观察,能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变动,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通过适当方式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3. 当孩子遇到烦恼、遇到挫折的时候,妈妈要及时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给予孩子精神力量的支持,安慰他、鼓励他走出困境。
给爸爸的建议:
1. 爸爸要做孩子人生的指导师,给予孩子人生方向的指引。
帮助孩子建立各种学习与成长目标,建立人生的志向,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
2. 爸爸要多带孩子,培养他的动手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孩子的动手能力强,更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修理坏了的椅子、电器,做科学小实验,爸爸的动手和示范作用,会带动孩子的兴趣,也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3. 爸爸要多给孩子读书、讲故事、逛图书馆,爸爸的声音和妈妈的声音不同,更低沉、更有磁性,多元的体验可以丰富孩子的感受。
4. 爸爸多带孩子一起运动,男性的运动天赋比女性更为出众。
妈妈总是担心孩子会受伤,怕他不小心磕到碰到,但爸爸通常会更加淡定一点,他们更加愿意教孩子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妈妈总是担心孩子会受伤,怕他不小心磕到碰到,但爸爸通常会更加淡定一点,他们更加愿意教孩子规则意识、竞争意识。
无数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拼尽全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
但往往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