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时候90%的努力都是无效努力,因为有三种无效驱动的方式。
第一种沟通陷阱:根本没有沟通
很多时候父母都是那种单向输出,我说你听,我说你做,孩子说了不算,这种就属于沟通陷阱。沟通陷阱包括嘲讽,挖苦说教,讽刺都是。
第二种沟通陷阱:自我感动
你不是真的在帮助他,而是你在表演你很爱他。
不要做表演型父母,要真的去关心孩子在这个阶段他是什么状态,思考孩子在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帮助什么。
很多妈妈和我说:“我每天都在陪我孩子写作业,写到10点钟,可是我们家这孩子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
一旦你给孩子只有贴标签,只有套框子,只有说孩子有问题的时候,这就是在表演爱。
其实你就在变相的告诉别人,我的孩子不争气,我可好了,我是一个100分的妈妈,但我的孩子是个0分的孩子。
第三种:是过度驱动
感觉你在孩子学习上花的心思和时间比娃还要多,这种就属于典型的过度驱动,是无效鸡娃。
很多父母恨不得先替孩子读了,写作业写的比孩子还用心,恨不得要替他去中高考。
一旦你过度了,孩子的内在动力就被消减了。
就和种花养植物一样,如果一盆花没开好,我们会觉得可能阳光不太对,可能忘了浇水,可能花肥不太好,可能花盆结构不太行,但是你绝对不会说这个种子有问题。
但是孩子问题上父母特别容易变成这种:我就天天盯着他,恨不得一个小时给他浇一次水,一个小时施一次肥,为什么鸡不出牛娃!?
这三种无效沟通、沟通陷阱、自我感动、过度驱动你全部都做了,那么你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