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修身,修心,修格局
羽涵妈妈

2022年9月5日多云星期一亲子日记第1371篇五年级五班孙羽涵妈妈 诵读父母规第1043天

鲁迅的短篇小说《风波》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一个叫六斤的小女孩,因为想添一碗饭,被母亲大声呵斥。六斤吓了一跳,碗掉在地上,摔出了一个口子。

看见碗被摔坏了,父亲又一巴掌把六斤扇倒在地。其实,母亲吼六斤,是因为做了错事被拆穿,迁怒于她。

而父亲打六斤,只是心里烦躁,把她当成了发泄情绪的工具。

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都活成了鲁迅笔下的主人公,把最鄙陋的一面都给了家人。

《大学》里说:“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生活的道场,在家里;人生的修行,从善待家人开始。

01修情商

马东曾谈及其母亲。

一次,母亲看电视购物后,花930块钱买了一款“皇家定制”的包,像捡了大便宜一样高兴得不得了。

但马东一看材质就知道,纯属是冤枉钱。

他没有戳穿,反而笑呵呵地哄着母亲:“眼光真好,买到好东西了。”

一句话就让老人家笑不拢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写道:“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

但这一份舒服,我们更多地给了外人,而忘了家人。

在外面,我们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懂得话到嘴边留三分,懂得事事考虑周到。

可是在家里,我们却出言无尺,行事无度,一次次伤害最亲近的人。

《礼记》中说到,孝子之养,首先是“乐其心”,就是让父母心情愉悦。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彩衣娱亲”的故事。

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平时会想尽一切办法讨父母的欢心。

他70岁时,父母仍健在,为了不让父母见他有白发而伤感,他制作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时装成小孩跳舞的样子。

父母看到后,哈哈大笑。

真正的情商,对外圆通地与人打交道,对内入微地关心家人。

懂得体察家人情绪,赠予一份温暖、一份舒心,家才能成为温暖的港湾。

02修人品

东汉大臣宋弘曾南征北战,帮刘秀得了天下。

称帝后的刘秀,想为早年丧夫的湖阳公主,寻配一位良偶。

一天,刘秀与姐姐共论朝臣。

湖阳公主说,宋弘仪表非凡,气度刚正,群臣莫及。

刘秀听后很高兴,但是宋弘已经有了妻子,不好直接赐婚。

有一次,刘秀与宋弘闲谈,假装无意地试探道:

一个人地位高了,就改交另一批高贵的朋友;一个人发了财,就要抛弃原来的妻子,换个新的。你认为这是人之常情吗?

宋弘知道皇帝话里有话,巧妙地回答说:

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什么时候都不该忘记;同自己共患难的妻子,无论以后如何富有,也绝不能将她抛弃。

听完后,刘秀被宋弘的为人深深感动。

喜欢这样一段话:新人结婚的时候,不应该把手搭在《圣经》上说:不论贫穷富有,健康疾病,都至死相伴。

而是把手放在《进化心理学》和《自私的基因》这两本书上宣誓:我将违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远爱你。

一段感情,始于激情,终于人品。

爱情转瞬即逝,人品却是恒久不变的。

玻璃大王曹德旺曾有过一段婚外情,于是写信给太太,提出要离婚。

太太却对他说,我知道我配不上你,知道你是会走掉的,你要是真走了,就把房子和三个孩子留下来给我。

曹德旺听完太太的答复,沉默许久。

他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特地去了解别人的婚姻生活,搜罗各种婚姻样本,最终明白一个道理:

没有绝对幸福的家庭,男人必须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家人过得幸福。

他断去离婚的念头,从此把家庭放在首位,几十年不改初心,甚至把所有财产都写成太太的名字。

品不正,难以久处。

以人品为基石,诱惑再多,也能守住内心;磨难再苦,也能不离不弃。

婚姻中两人的相处,既要修炼彼此的感情,更要磨炼自己的人格。

03修格局

作家王文华在《回家》中写道:家,有时给你温暖,有时令你抓狂。

格局小的人在家里,会为了鸡零狗碎的小事斤斤计较。

格局大的人,懂得小事不争,错事不怨,把家经营得和睦温馨。

林语堂与妻子廖翠凤一辈子少有红脸的时候。

廖翠凤从小接受精英教育,注重个人形象和社交礼仪,出门前会精心挑选首饰,衣服也会仔细熨烫。

林语堂却厌烦这些形式化的繁文缛节。

虽然生活方式和习惯虽有差异,但他们两人却从不勉强和改变对方。

林语堂还把一条婚姻信条奉为圭臬:

“太太喜欢的时候,你要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着她生气。”

他曾痴迷研究如何发明出一台中文打字机。

头脑一发热,就把美元兑换成银元,使得家里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廖翠凤颇有微词,但是咽下了委屈,不再揪着此事不放。

林语堂自己也心里窝火,可他也会主动道歉:“我的笔还会写文章,会赚回来的。”

两个人凡事争个输赢,只能招来怨气,输掉心情。

凡事盯着对方的缺点,感情会淡,家就会散。

就如杨绛所言,中国家庭的悲剧,多数都源自于遇事爱责备的相处模式。

杨绛和钱钟书的幸福婚姻,不在于彼此多合拍,而在于他们能互相包容。

杨绛坐月子期间,钱钟书本想自力更生,结果不是打翻了墨水瓶,弄脏了房东的桌布,就是把台灯砸了,门轴弄坏了。

可即使如此,杨绛却从不生气,反而说:“没事,我来弄。”

家庭里有欢声笑语,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没有谁能置身事外。

小孩的闹,老人的犟,伴侣的烦……

能包容,就少去责备,能接纳,就别强求改变。

04修情绪

在一次访谈中,主持人问周国平: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素来温和的周国平也说,这个错误,我也常常犯。

他说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我们会因为工作不如意,在家里大发雷霆,因为琐事缠绕而满腹牢骚。

但坏情绪是看不见的刺,往往会扎得亲人遍体鳞伤。

在《围城》中,有一次,方鸿渐因为心情不愉快,板着脸回家。

孙柔嘉问他吃了没有,说她和佣人李妈已经吃过了。

方鸿渐继续沉着脸,说:“我又没有亲戚家可以吃饭。”

就因为这一点琐事,夫妻俩就吵起来,方鸿渐甚至动手打了孙柔嘉。

李妈劝架不成,只好通知房东,这一下闹得左邻右舍全知道了,孙柔嘉愤然离家而走,这段婚姻在愤怒与哭声中走向终结。

把家当作出气筒,往往会把一个家伤得千疮百孔。

脚底的灰尘没必要带回家,心里的垃圾也无需倾倒在家里。

作家林清玄的母亲,原是乡绅家庭的大小姐。

嫁人之后,她要负责一大家人的衣食住行,还要养猪饲鸡。

日子虽然清贫,但母亲从不会把生活的压力发泄到家人身上。

孩子们犯了错,母亲也从不打骂,而是耐心教导。

林清玄说,幼年生活虽然艰苦,但他的童年记忆却是幸福的。

胡适曾说:“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家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真正有修养的人,懂得把负能量清空,把微笑带回家里。

家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人笑了,其他人自然会受到感染。

哲学家康德说:家乃是社会之缩影。

我们怎么经营一个家,就怎么经营一生。

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699801
推荐日记
《做家务》
《静能生慧》
《教育日记622 忙碌的一天 2022年9月5日》
《亲子日记第13篇(2022.09.05)幸福感》
《2022年9年3日 星期六 晴 第178篇》
《我的宝贝真的长大了》
《第一次作业》
《从孩子看家长(第343天)》
《2022.09.04 星期日 天气晴 第420篇》
《亲子日记第222篇》
《第220篇亲子日记父母规打卡第105天》
《生活,就是挣扎》
《散步》
《2022.9.4》
《认真完成作业》
《弟弟的恐惧(113)》
《啸林的日记9月5日》
《《生气时请闭嘴》2022年9月5日星期一第220篇》
《2022年9月5号 星期一 晴224》
《亲子日记304来婉莹妈妈第354篇》
《(226) 接妹妹放学 诵读《父母规104》》
《我们的星期天》
《同事来我家玩》
《见高人 亲子日记第37篇》
《2022年9月5日天气晴138篇》
《2022.9.5 周一 晴》
《当妈妈的第一次日记!》
《亲子日记》
《小情绪》
《2022年9月5日 星期一 亲子日记第1篇》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