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6 星期二晴(1712)
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是最好的教育!
昨天晚上在武校见面群聆听了王君容老师的精彩分享,受益匪浅!感恩王老师的大爱分享!王老师是一个秀丽端庄、温文尔雅、人见人爱的知识女性,她的声音很甜美,课程也讲的很精彩!给王老师点赞!
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这篇文章提出家长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愿意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会去热心的学习家庭教育,去写亲子日记,每天读《父母规》。
武校曾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感恩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说父母抗拒自我成长,他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的身上。如果说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的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而一个孩子,他很难担负起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的。
大多数的家长都存在着焦虑心理,而这个焦虑本身,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为什么会焦虑?是因为很多家长一直是在间歇性的关注孩子的问题,孩子有问题了,就关注的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就认为没有问题,关注的就少一些。所以说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那对于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的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也就会焦虑。这是因为大多数的家长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如何教育好孩子,放弃了自我的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的原则。其实,人生的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不再去理会。这就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的陷入了烦恼的境地。父母不学习、不成长,不是不付出而是付出的更多了。不成长的代价对于教育孩子来说,真得是很大很大。
40岁左右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是视野越来越狭窄,与外在的世界非常的疏离。“四十岁死,八十岁埋”。这些人过了中年,就认为,自己的人生地图已经完美无缺了,世界观也没有任何的瑕疵了,已经非常成熟了,甚至自认为是自己非常成熟,在孩子面前,自己像圣人一般,不可侵犯。那么对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是没有多少兴趣的感觉,也像是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的人(我们学习加强教育的人)在不停地去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的终结,直到活出自己幸福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可以通过三组关系来确定:1.与自己的关系 2.与他人的关系 3.与世界的关系。
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最简单的逃避方法就是退缩,保持现状。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与家人打交道当中,遇到问题,人际关系当中存在着障碍,也不去化解了,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单化了,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的关系了。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是对世界产生好奇了。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她就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很多妈妈很焦虑缺乏安全感,然后情绪失控,往往是因为她规避问题,不去探索,而且逃避痛苦就会带来这些问题,这就是不成长、不学习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
对我们来说,挑战最大的就是亲子关系。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是孩子只是凭着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他在小的时候还那么弱小,你发脾气他是没有办法儿的,或者说等他到了青春期,他也会给你发脾气。所以说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的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都会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地一览无余,孩子都是能感应的到的。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地去完善我们自己人生的地图。如果说我们处理好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那么好奇,怎么能够激发孩子对这个社会的好奇心?
有位家长曾经感慨坨说,他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中遇到困难,他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的模式,现在他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给他带来的改变。如果说我们拒绝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会格外地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有一个理想的小孩儿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的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我们就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了,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那这一天,我们就非常的愉快,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就灰暗下来了。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了人生最大的创口贴,一个孩子,他是很难担负起两个人的成长任务的,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的。所以我们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就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
我们并不是过了18岁,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了。在某些时刻,我们也只是比较大一号儿的孩子而已。我们在成长当中也积累了很多的暗伤,许多成长的任务并没有真正的完成,那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就会再次浮出水面,也就是,这也就是很好的一个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候,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也就是说要了解一下我们的原生家庭,然后我们在成长过程当中遇到的哪些坎儿。比方说我们当时学习不好,经常挨老师的批评,那么你就会希望孩子学习好,不要挨老师的批评。
孩子的教养拼得是什么?拼得就是父母的功底。我们已经是父母了,不能再逃避了。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问题,我们要离开“不再成长,不再探索”的舒适区。
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长的冰山一角。其实我们学了这么多,你就真的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了吗?其实不是,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得是功底,并不是说我们学一天、两天你就足以教育孩子了,而是一个长期的一个过程。拼得是什么?拼得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的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当中来,也就是说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学习这两个字儿,成长这个问题。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些。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也就是说,“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的。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成长自己。也就是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们懂得的我们要懂,孩子们不懂的我们也要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的过程,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每家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对父母来说,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才值得拥有更加优秀的孩子。
父母保持自我成长,做孩子努力奋进的榜样。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父母总是以牺牲自我为武器去逼问孩子,“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我?”却不曾想过,孩子那双稚嫩的肩膀根本扛不起父母那份她自己都没有完成的追求。父母放弃对自我的爱才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
主持人董卿也说过一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做法儿就是你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身上,归结到父母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孩子,不该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阻力。相反,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更要注重自我成长,父母要以身作则的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为梦想而努力。
我们要学习什么?要在哪方面成长?
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那么父母和谐恩爱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
很多夫妻,在有了孩子之后,不自觉地会把重心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家庭气氛很重要,夫妻关系的失调,殃及得往往是孩子。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也说过,“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如果父母相爱,孩子能充满幸福感。相比之下,那些在温馨的家庭当中成长的孩子,眼睛里似乎总是闪烁着星星。对于演艺圈那些大红大紫的人,一定会有负面的一些舆论,但是每次他们都能很快的调整好自己,笑盈盈地出现在大众的面前,这是为什么?这背后支撑他的是一路走来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而这份儿能量正是来自于他的父母。
哈佛一项研究表明,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秀恩爱,会使得孩子更自信,更善良。父母撒的狗粮,也是孩子的成长养分。与其说给孩子过度的关注,不如给孩子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和谐的家庭氛围,不仅能够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更能够传递足够的爱与安全感。所以说,良好的夫妻关系是我们学习成长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再一个方面,就是父母热爱生活,这也会给孩子身处低谷时给予他希望。
这些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没有哪个父母哈看完了不是心惊胆战的,尤其是家里有这种青春期的孩子的,也有类似状况的孩子的,家长真的是胆战心惊的。有太多的孩子,在本该灿烂如花的年纪,却觉得生活无味无趣,也就是说的那种空心病,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父母没有传达给孩子热爱生活的能力。试想,一个整日抱怨的母亲,或者时常唉声叹气的父亲,怎么会让孩子相信人生的美好?相反,如果父母能把日子过的如诗如画,那孩子也会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那么对生活的热爱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它是我们身处沟渠时抬头仰望的星空,那身为父母如果能够活的丰盈,那孩子的人生路上遇到的困境也会,努力的绽放,不会被困难吓倒的。
另一个方面,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做好自己。
心理学家说过,父母对子女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子女觉得:他们没有好好地过日子。也就是说,父母用心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或者说叫慰藉与榜样。父母能够持续的成长是孩子努力上进的动力;父母幸福的婚姻是孩子乐观积极的源泉;父母对生活的热爱是孩子面对坎坷的勇气。孩子的到来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但是不该成为我们的全部。父母活好自己,是对人生最大的交代,也是对孩子最深远的教育。
最后,一起成长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都把成长看成是孩子的事儿,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儿,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事情。首先,成长是人生重要的使命,成长是一个人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现代社会有十种类型的大人:
1总是心神不定
2.早已经精疲力尽
3.总是试图考验孩子
4.喜欢义务和服从
5.任何时候都不懂装懂
6.喜欢贬低他人保持优越感
7总是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忐忑不安的达人
8.本来应该是引导却喜欢教导
9.缺少学习精神
10.不想做大人
首先,作为成年人的大人仍然面临着成长的艰巨任务,成长仍然是每个父母的重要使命。儿童的许多问题其实是成人造成的。善于教育的成年人往往是善于向儿童学习的人。
其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楷模。儿童是最热情的观察者,最伟大的观察者。孩子们特别容易被成年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去模仿他们。所以,父母应该努力的成长,并且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
再就是,一起成长才能更好的成长。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起锻炼、健身,与孩子一起交流,走进大自然,与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不仅仅能够让孩子拓展视野,增强体质,自己也会收获满满。父母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完全是互动的关系,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
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不懈的注重自身的成长。每天读书、学习,每天读《父母规》,每天写成长日记,每天把学到的东西,在群里分享出来,有机会我们就上台演讲,把自己的成功的育儿经验和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说出来跟大家共同探讨,这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同心同行,一起将家庭教育学习坚持下去,用学到的知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助力生命成长,让爱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