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赞赏和鼓励都会强化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行为,而打击与羞辱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教育是发现孩子的上进心,并不断地推动这样的上进心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武际金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是当下家庭教育的第一“顽疾”,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有类似的体验,有的家庭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
那么,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顽疾”了吗?当然有!
张老师将番茄作业归纳为五字诀——设分种收卖。
1.设番茄:根据孩子每个年龄段和自身特点制定一个番茄时间,比如设为15分钟。番茄与番茄之间,要间隔休息3~5分钟。
2.分番茄:每天开始做作业前,先把当天的作业拆成很多小份,保证每一小份能在一个番茄时间内完成。把拆分好的作业写在一页纸上,作为当天的番茄规划表。
3.种番茄:先从容易完成的那份开始“耕作”。每个番茄完成,在番茄规划表上打钩,这样也可提高孩子的成就感。
4.收番茄: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我们在一个番茄时间内,一定要高度专注,绝对不做其他事情。任何原因的中断,都是不完整的番茄,该番茄不能通过验收。每天作业完成后,统计一下当天成功种植的番茄,记录下来。温馨提示:家长陪着孩子一起遵守番茄时间,效果会更好。比如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在旁工作或者看书都行,陪伴孩子。
5.卖番茄:孩子可以积攒番茄来兑换目前想要的东西。具体的兑换机制每家不一样,要跟孩子提前商定。这种机制最终要引导孩子,从外在的动力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力,不需物质奖励就可以自己来调节学习状态。
最后,张老师还不忘给大家两点提示:
1.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不要打断孩子写作业。有两种家长:一种是孩子在做作业时,她会过来问孩子喝水了吗?吃水果了吗?另一种家长就是喜欢盯着孩子写作业,而且孩子做错了立马帮孩子纠正。这是我们家长要特别注意的,一定要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在一个番茄时间内,孩子即使写错了,家长也不要急于纠正,等孩子把全部作业写完了,再单独拿出一个番茄时间用来检查,给孩子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的机会,而不是替孩子检查并指出错误。孩子检查作业的时候,如果发现了错误,我们要及时的鼓励表扬,因为发现自己的错误是一件困难的事。很多时候,包括我们大人在内,会陷入一种“我执”的状态,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孩子检查完作业后,家长要做的是欣赏作业,先欣赏孩子做的好的。欣赏过程中可能还会有错误,这时我们也不要直接指出来,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引导孩子。有时候,我们成年人说的一个词、一句话,就能一下点通了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不对。这样其实也能提升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认识到我是通过妈妈的点拨,自己看出问题的。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会印象深刻,更容易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2.家长要以鼓励为主,杜绝打击孩子。也许有些简单的作业,孩子也做不出来,此时的家长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多说正面的话,诸如“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出这道”“再想想,你一定会想出方法的”。一定要杜绝“你怎么这么笨?”“我都给你讲了十遍了,你怎么还不会?”之类的话。
无论何时,父母的赞赏和鼓励都会强化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行为,而打击与羞辱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