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7日,星期三,435篇,
在与家中长辈和另一半的调整过程中,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他们不改,我有什么办法?
我看到他总是违背自己的承诺,叫我如何相信他?
这其实就是外求于别人的做法,都是希望别人首先改变,实际上自己不想改变自己的一种借口,甚至是一种潜意识里推卸责任和争夺心理优势的一种方式,
我必须先看到孩子改变意味着责任在孩子而不在于我
必须他先改我才相信他意味着他是错的,我是对的,我是优胜者,是控制者,心理上战优势,
谁先改谁就先输了?这种争夺心理上优势的斗争在家庭教育中还有推卸责任心理,
其实非常常见,他们表面上为孩子而斗争,实际上却带来了许多心理上的私货,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调整,我们老师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来说服父母的,其中一方必须自己先改,
为了说服父母没能接受“内求诸己”的园子顺势教育提出了几个观念,并强调这些观念,
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这句话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很常见,但让父母能真正意识到并分析和接受这个观点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但很神奇的是,当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语言行为时,我们的孩子很快就会非常大的变化,就如治病一样,病根不除,怎么治都不行?病根一除立马见效,这里面强调“我”是重点之中的重点,只有内求诸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谁痛苦谁先改,
事实上,在家庭的关系中,往往是那个想控制别人,但又没有成功的人是最痛苦,想让孩子成绩好,但孩子恰恰成绩不好的妈妈最痛苦,希望孩子放下手机,但孩子就是不听的人最痛苦,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别人的行为因为有一些原因,孩子大了也不怕你了,孩子有独立意识了,会故意与你对着干,甚至孩子己躺平,无欲无求了,
那么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妥协”转而要求自己先改,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就是拼“痛苦”拼忍耐力,谁感受到痛苦更大,谁受不了那么谁就必须先改变这表面上看上去一个残酷的现实,但实际上,恰恰是爱与无私的体现,一个家庭只有真正放弃争权夺利,不论谁对谁错,共同直面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根源,
当我们开始改变自己,放下自己的心理优势,放弃自己对别人的控制的时候,你的孩子才会放下戒备,放下反抗的心理,进入到一种相互合作的和谐状态
抄写张老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