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暑假的第一天开始到暑假即将结束,小宝一直在培训班、兴趣班、学校来回奔波,每天都很充实,她的累和苦我也懂。偶尔也让她出去玩玩,放松一下。
每天从美术班到表演班,从表演班到音乐班,从音乐班到主持口才班,再到电鼓班,上完课后回学校(另外一个小学)继续上课,其实对孩子来说一年级的暑假是属于孩子从上学开始的第一个暑假,因为从上幼儿园的开始,只有寒假,并没有暑假。所以到现在暑假这个词对她来说不知道含义到底是什么?而她每天有序的重复着学习。中间有好几次我都和小宝谈,我说:“宝贝,妈妈把这美术给你停了吧?把音乐也停了吧?只留下主持口才和电鼓,我觉得你这样很累,你觉得怎么样?你先用不急着回答,先自己考虑考虑。”小宝突然撒娇似的变了脸,嘴巴一噘说:“不行妈妈,你别给我停,我还想学。你别停。”我说:“你不累吗?我怕你太累了啊”“没事妈妈,我不是平时偶尔也能玩?又不是不能玩,学完写完作业,不是都可以玩吗?我喜欢这些,你别给我停。”后来我尊重了她的意见继续学。过后好几次又跟她提了几次,最终我让她说服了。孩子既然喜欢,那就学吧,尽管我还是害怕累着她。
前几天上完课送回学校,吃过中午饭,小宝想喝水,她去二楼拿水下楼的时候踩空了楼梯,于是从楼梯上滚下来了。据老师说,刚开始有可能是吓到了,刚滚下来起来了坐在地上的时候没有哭,过了一会反应过来,哇哇的哭,老师赶紧给我打电话让我回来接她。我先挂掉电话给孩子爸爸打电话,因为他离着近,让他先去看一下情况,沟通了一会后,结果孩子的爸爸去忙事情出门的时候没有开车,于是孩子的爸爸跟我说:“先别急,打电话先给学校的校长打电话问一下情况。”于是挂了的电话后我又给孩子老师打电话,在电话里我就听到了,孩子边哭边说:“妈妈你快回来,我摔了,妈妈快回来,妈妈我腿疼……”。听见电话里哭的声音,看样是磕的很厉害,我心里也是很着急,但是大脑里得我告诉自己不能着急,要冷静。我先问了问老师小宝磕成什么样子了,有没有磕到要害和头,孩子还敢不敢走之类的……老师说孩子不让动,一动她就边哭说别动。(其实我已经很生气了),电话里我也能听出来照顾她的老师说话的声音也变了,老师也害怕和着急,也吓得不轻。我一边开着电话安慰着小宝,一边安慰着老师,事情已经出了,我再怎么发火都无法挽回到孩子被磕到之前的样子。在路上我猛踩油门快点回去,回到小宝身边,说不着急不害怕是不可能,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没摔过这么厉害。小宝心里肯定也是害怕的。
到了学校之后,小宝看到我的第一眼后哭的更厉害了。我抱起来直接去了医院,幸亏医院在学校旁边,老师全程陪着。检查了一番后,医生说没有事,我就放心了。
出院的时候我问小宝:“下午你是想在学校里还是跟我回家休息休息?”小宝说:“我不回家,妈妈,我跟老师回学校,下午要上数学课和书法课,我可以多学点东西。”我说:“行吧,那你自己注意点。上下楼的时候别再摔了。”我又打电话跟孩子爸爸说了一下让他安心的忙就行,孩子没有什么事。
下午接到孩子后,小宝在车上跟我说:“妈妈,你发个信息安慰安慰我们老师吧。她让校长批评的哭了。”我:“啊?又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咋还把人家老师说哭了呢?”“妈妈,你发信息跟老师好好说说,我没事了。让老师不用在意和自责。让老师开心点,她一天下来也很累的。”听到小宝这样说我很欣慰。于是到家后我和小宝一起给老师发了几个信息说了说。
平时的时候,我和孩子的爸爸经常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面对问题,我会让孩子先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和孩子一同面对和解决问题,只有孩子敞开心扉,内心的力量会逐渐苏醒,跟着孩子再成长一次。孩子的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的成长。
现在多少父母和儿女共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任何的语言。作为父母平时多了解一下孩子,对孩子别该做的没有做,不该做的都做了。孩子何来的成长?大人是人,孩子也是人,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并不是孩子小就必须得听大人的话。孩子也需要得到同样的最基本的尊重,而作为父母的我们,我们往往有的时候真的是会忽视这一点,就是无视孩子的意见,觉得孩子小,想法不成熟,没有采纳的必要,就好比:我们在一边做事一边听孩子诉说。和放下手中的事情,蹲下来保持与孩子目光的平视,安静的听完孩子的表述,是俩个完全不同的意思。前者略带有一些敷衍,后者是认真的倾听,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父母是否敷衍,其实孩子是很容易感知到。当孩子感受到被爱被信任后,孩子心灵之窗才会打开。这样也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最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