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 星期六 晴
亲子日记第288篇
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的童年是不快乐的、孤单的。要知道对孩子来说,最贵的礼物和最好的起跑线,从来都不是学区房,不是兴趣班,而是陪伴。比起教孩子怎样长大,不如陪着孩子看着他怎样满满长大。
陪伴,不仅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归属感和存在感,更重要的是,这些温暖会在长大的过程中,化为实实在在的爱,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感受美好的人生。
高质量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优秀的孩子往往是父母“陪”出来的。但是在我们日常的陪伴中常常存在以下误区,家长们不要踩坑啊。
1、敷衍太过,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陪伴,不只是陪着那么简单,如果家长一边陪着孩子,一边做自己的事情,更有甚者父母自己在玩手机,看电视,却让孩子去学习、写作业,那陪伴的效果可想而知。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着”。
2、耐心太差,控制不好情绪。
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发脾气,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毒药”。
3、回应太少,和孩子距离太远。
有些家长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应付过去了。父母的参与度太少,孩子感受不到你对他的重视、尊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4、说教过多,使孩子产生厌恶。
说教并非教育,只是一种发泄,一种不负责任的指责。父母总是说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当父母用权威武装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情绪保护自己,亲子间的沟通就会有障碍,亲子关系怎会融洽。
5、期待太高,会给孩子施加压力。
孩子并非机器,不是我们付出了爱与关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馈。教育孩子,不应抱有太强的功利心。陪伴孩子,也不能只为了让他考出好成绩。陪伴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只有深入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