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7日,星期六,天气多云。
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比起体谅和感恩,让孩子了解自己更重要。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出夜市摆摊的爸妈,一边给客人炒着小菜,一边让儿子收拾桌子,一家人忙并快乐着;
在工厂打工的妈妈把放暑假的女儿带进厂,一天流水线站下来,女儿累得站不住,却更心疼妈妈;
花钱大手大脚的半大小子,跟着父亲去工地待一天,就明白,原来300块钱这么难赚。
把孩子关在家里吹空调,他永远不懂烈日下奔波的父母有多热;只和孩子谈他的事,他又怎么会知道爸妈的心里话。
想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就得让他们经历和我们一样的生活。
当亲子关系变得融洽,当父母子女真正看到彼此的不易,“教育”这件事才有可能发生。
现在的孩子,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他们渴望独立,也有能力走出家门。
作为父母,切不可盲目说教,而是要给自己和孩子交流的机会。
在了解彼此的基础上,一起探索读书乃至生活的方式。
孩子是一颗种子,落入肥沃的土壤总好过埋在贫瘠的土地。
别再笃信“吃苦就能上进”的理念,苦难必须把人逼到绝境,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如果可以,我们更希望孩子在我们的庇护下,循着梦想的光源,靠自我的内驱力前行。
而为人父母的这颗拳拳之心,也需要孩子深入我们的生活,才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