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同事朋友,经常有人说:“嗨,你真幸福,有两个小棉袄”。听到这样的话我总会开心一笑,然后陷入沉思,回忆我初为人母时心中的那份激动。女儿刚刚到来的第一天,尤其是大女儿,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似乎一切都没准备好。转眼间女儿就长大了,比起小女儿她陪在我身边的时间最长,她“教”会我从一个整天不切实际爱玩爱闹的女孩变成一个成熟稳重的女人。而小女儿果果真正的“教”会我从一个女人蜕变成一位母亲。
大女儿小时候大多是婆婆帮忙带的,那时的我还没意识到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小女儿果果则是自己亲历亲为的一手拉扯,我陪着她一天天的长大,看着她不断的成长进步,我的心慢慢被她占据,很快我就发现我离不开她了。什么工作、事业在她的面前都是浮云,她才是我唯一需要守护的。为了让她更好的成长,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她。慢慢的我才发现之所以一直坚持陪伴她,不止是为了她,更多的是一个妈妈的责任,是为了当自己到了迟暮之年时回头想想,自己曾经是个完完整整的母亲,生了她,养了她,陪伴了她,教育了她,一切都问心无愧!在这几年里,我见证了女儿的每一个“第一次”、经历了她每一个笑容和哭泣;还见证了她和她的小伙伴们之间的开心与不开心。她所有的一切都有我的陪伴,看着她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得懂事,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然而,最初我并没有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当我有烦心事或者特别忙的时候,我对她大吼大叫了。当我想要自由空间时,我也曾把她交给了电视。当我跟老公闹别扭她又不听话时,我也曾拿她当出气筒了。后来我看到孩子在我的吼叫声中变得沉默不语,每次都自己小声嘟囔着,“都是我的错,不该惹妈妈生气”,女儿的这些行为让我冷静了下来,我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既然选择陪伴,就要高质量的陪伴,低质量的陪伴不如不陪伴。
记得曾经有个育儿专家说过一句话,父母可以是孩子的朋友,但绝对不只是孩子的朋友。看似矛盾的话,却隐藏很深的道理,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但绝对不是什么选择都无条件的尊重,当孩子的选择不正确时,我们应当蹲下来直视她的眼睛跟她一起分析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很多大事上,需要我们坚定的替孩子拿主意时,一定不能含糊,决定权必须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疼爱孩子,却不能溺爱孩子。从小教会孩子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忙做家务,不拒绝孩子任何安全范围内可以尝试的事情,不做包办父母,做一对懒父母。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做到懂得共情的同时,一定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谁都不会一帆风顺,摔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向前走。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一样的天使,育儿本身就是一道没有正确答案的考题,更不存在满分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到更好,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不断的去学习,去观察去发现最适合我们孩子的,保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性格和品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从咿咿呀呀学语的孩童,到风华正茂的小学生,到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这一切的过程都必经考验和冒险的历程,这段历程会有惊喜,有欢乐,同时伴随着苦涩和迷茫,只有在考验中磨炼自己,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才会逐渐成长。
最后我想说,谢谢你女儿,是你教会了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