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 星期六 晴 亲子日记第1080篇
想让孩子爱读书、体谅父母的不易,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改变教育方式。现在的孩子适应能力强,有一定的分辨力,所以,他们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父母设计的“苦肉计”,不过是小打小闹,短暂的刺激,发挥不了长期的效用。孩子不爱读书,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对读书不感兴趣。父母再拿像捡垃圾、到工地搬砖这些“暂时的吃苦”,根本就吓唬不住孩子。
有这样一位爸爸,儿子读高一时,忽然反感读书,经常偷偷逃课去泡网吧。他打他打过,骂也骂过,还送孩子去戒网瘾学校,吃了半年苦。可回家后,儿子非但没有乖乖读书,反而更叛逆,甚至数次离家出走。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爸爸试着与儿子谈话。起初,儿子说想成为游戏开发员,过了几天,儿子又说想成为自由职业者,写写小说,画画漫画。这每一项听着都不靠谱,但这位父亲还是耐心地引导,他对儿子说:“你想开发游戏,就得学习编程;你想写小说,就得有文学功底。不管做什么,都得从掌握基础知识开始,都得先进入大学校门再说。”没想到,经过谈话后,儿子竟收了心,还和爸妈选定了将来的大学和专业。
圣埃克苏佩里说:“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培养孩子如同造船一样,我们要成为孩子的指路人,而不是发号施令的统治者。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孩子的成长就像鸡蛋一样,从外打破是创伤;由内破壳,才是真正的成长。
山西太原阳曲三中 王宁浩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