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龙都小学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晴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书中不能沉溺,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讲的是他人走过的路,是他人对事情的看法认识,读书不能是“吸星大法”,别人的都吸收过来,那样就可能会遭到反噬。读书是在海纳百川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糅合百家之长,凝练成自己的思想。
我读书是从小人书开始的。在小的时候,还没有形成课外书的概念,那会最流行的是连环画绘本。印象最深的一套连环画是《薛刚反唐》,印象深不仅仅是因为里面故事情节好,还因曾在小伙伴家看书,忘记中午回家吃饭而遭到一顿打。那时候的连环画基本都是绘画名家创作,形象、生动,在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让人享受到精神上的充足感。
在上初中后,最爱看的是历史书,每次发下新课本,首先翻看的就是历史故事,不管是先秦时的诸子百家还是近现代的革命风云人物,我都看的津津有味。也是在初中接触到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在那会读的,保尔是我们八零后共同的偶像。那时,家里有一套《三国演义》,在每个假期它都陪伴着我,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记录中国红军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中国红军萌芽开始到三大战役的胜利,一步一步从弱小到强大,得民心者得天下。当然,少不了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精彩的武侠世界让人神采飞扬、心神俱往,无论是侠之大者的郭靖,还是迷倒少年少女的神雕大侠,让人啼笑皆非、油嘴滑舌,明大义、知大道的鹿鼎公韦小宝,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我成长的路上交织呼应。
后来,读的书就多了,杂了。经济的、政治的、网络小说、报刊杂志,除了征婚广告,带字的内容都看得津津有味,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广。
现在,信息化的手机代替了纸质的书籍,大块头的著作看得少了,但读书已经跟吃饭、睡觉一样,是我认识日新月的新世纪的重要手段,是不能割舍的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