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了家长,总会不可避免的进行孩子之间的比较。如果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略胜一筹,就心安理得地认为理所应当;倘若稍有差池,就不自觉的忐忑,快速的反思近期日常,找出问题发生的蛛丝马迹。或者直接短平快的把问题全都推到孩子身上,“你上课怎么听的?你就这么学,还怎么进步?”诸如此类一系列的甩锅。总是会不自觉地去关注他的问题或者说是毛病。一看默写全对的没有他,再看作业那么多错误,不由得怒火中烧,怎么能这么不上趟?
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见过太多对学习置若罔闻的表情,看过太多心如心灰的眼神。我劝自己一定要按耐住着急咆哮的情绪,耐下心来等待小树苗慢慢成长。有的人说,陪伴孩子的成长犹如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与此相比,我们孩子的成长又是何其迅速?!记作业的本子从刚开始记下来却不知所云到现在的详尽整洁;课本上的笔记从最初的七扭八歪,大小不一到如今的工整认真;还时不时跟我分享学校趣闻乐事。这样看来,在这个七岁八岁狗也嫌的年纪,这个小伙子还是很可爱顺眼的😂 。
当然每天还是会上演不同的戏码。比如昨天晚上,我们出门放风,遇上了夜查的城管,看到了着急忙慌收摊的小贩,听说了一个同龄人每日独来独往,没有家长庇护的生活日常,目睹了小乌龟的买卖过程,回家的路上先是一顿“朝闻天下”,把刚才的所学全部拿来提问回答。再就是试探性的央求:“可不可以给我买一个小乌龟?”其实早在我的预料之中,“你提什么要求我们都答复,可是你觉得自己的表现还可以吗?”,“妈妈可以给你买,但你觉得自己的表现能买小乌龟的时候,告诉一下,我们一起讨论再通过,怎么样?”当天晚上表现真不错,第二天一觉过后就抛之脑后了。没有死缠烂打,没有撒欢耍赖,一切看似正常又不平常,孩子慢慢长大了。
又比如前几天写作业时问题频出,要么是读不明白题意,要么是提笔忘字,完全不在状态。我试探性套路着:“你看看你,上课肯定没有认真听讲,是不是光看别人了?那些上课出洋相的同学,就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你看他你就上当了。”
“可是他就在我前面,我没法不看他。”看来我蒙对了,继续套路。“上课的同学那么多,人家都不看他,就你看他。想想你去年的积分是不是费了好大的气力才撵上?这说明什么?”
“不知道…”没有了刚才的理直气壮。“被别人落下很容易,想追上很难!”心理全线击溃,大声哭了起来。很明显他害怕了,害怕被落在后面。
“没事,你才刚上二年级,只要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有改正的行动,就还可以很棒。”看着他用胳膊来回反复擦拭双眼的样子,我的心中信心满满,应该比他还多吧?孩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慢慢成长。
还记得刚上学时,我会因为他不午睡而动手,会因为琐碎的小事而动粗,事后又会默默后悔,刚入学的焦虑在我们家也同样上演。渐渐的,我反思比对着我的童年过程,体会着他们当下小孩的不易,尽可能的给他应有的自由和选择权,让他靠自己的力量成长起来。我呢,用心陪伴,一同成长,。加油吧,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