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接珺玉放学路上,她兴冲冲的和我说,今天两件开心事:
一是今天语文课上,老师提问了一个问题,大雨过后阳光辐照大地时,花蝴蝶还会不会出来重新飞舞?同学们还没反应过来时,她积极举手回答了,她说:要是蝴蝶没有家的话,那它雨后就回不来了。她说老师表扬了她;
二是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她这次考了93分,粗心错了一个大题,扣了5分,粗心错了一个小题,扣了2分。她说这次题有点小难,过90分的不多。
这些,都不用我问,她每天成了习惯,放学路上,总是和小麻雀般叽叽喳喳的和我诉说一天的开心事。
趁珺玉情绪高涨,我及时表扬了她语文回答问题的延性思维;表扬了她数学考试时,能反复检查的好习惯。同时,委婉的说出了两个粗心导致的扣分问题,如果检查时再略微细心一点,是不是就不会有错题了。
然后,我问了周末的英语事件,怎么处理的?
她沉默了两秒钟,目光坚定的和我说:妈妈,事情过一过二,不过三,你能不能相信我一次?
显而易见,她虽然补了,但她自己说的主动找英语老师承认错误这件事,没做。我不知道她是没好意思去找英语老师还是压根就忘了这件事。既然她说事不过三,那我就拭目以待,看她明天怎么解决。所以,我一点也没生气,她长大了,很多事情,需要她自己去面对解决。
今晚我们娘俩阅读的小故事,名字叫《信念的种子》
有一年,一支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他们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因为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可是,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里,真正救了他们的,又哪里是那一壶沙子呢? 他们执着的信念,已经如同一粒种子,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最终带领他们走出了“绝境”。
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
人生就是这样,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助力生命成长,让爱传出去!
亲子共成长,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