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突然脑袋一片空白,于是我提醒自己,我已经被焦虑控制了。
就这个问题,我不断地推敲反思,也查找了好多资料,今天分享三个关键词:接纳、反思和调整。
任何人都不完美,更何况孩子?而且,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有问题其实是我们不理解孩子。
一个父亲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关于如何惩罚自己的儿子,因为儿子总是不听他的话,在街角跑来跑去。每次儿子那样做,父亲都会惩罚他,告诉他不要在街角乱跑。但是孩子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有一次,又受到惩罚后,儿子眼泪汪汪地看着父亲,问:爸爸,“街角”是什么意思?
爱孩子,就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身为父母,你或许很难承认,如果孩子变成你不能接受的样子,你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不好,担心孩子青春期叛逆,害怕孩子将来面临失败的人生,总把眼睛盯着孩子的问题,总是想帮助、想控制孩子的未来。结果,抓得越紧,孩子越叛逆,家长越焦虑。
无论你的孩子是什么样子,请先接纳你的孩子目前就是这样,给他所需要的时间、自由、力量、支持和尊重。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重要的是你要控制焦虑,而不是被它控制。
为某件事感到焦虑,是正常的焦虑。健康的焦虑感(包括担忧、谨慎和警惕),可以说是一种恩赐,它可以帮助我们抵挡危险,保护生命,使我们意识到那些你可以改变的“不好”事物。
为潜在的焦虑而焦虑,就是不正常的焦虑。不健康的焦虑会导致麻木的恐慌感、过分的担忧和恐惧情绪,会阻止我们去享受正常生活和发展人际关系,消磨时光,阻止我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作为家长有些焦虑,是完全正常的。我们要接纳这种情绪,这是我们做好家长的力量。
如何做到呢?我想到的办法是“穿越”。
穿越到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是刚出生的时候,想想那时候他是多么可爱,那时候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他健健康康地长大。
再穿越到10年或者20年后,想想你最期待他拥有怎样的人生,我想家长最大的愿望一定是孩子平安幸福。
穿越结束,回到当下,我们就会淡定许多。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古典老师用十六个字总结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信息过多,思考太少,永远在线,随时干扰。”在这样的时代,如果没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就会迷失方向,就会焦虑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