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我的女儿有一颗“玻璃心”诗懿不管需要什么事情,只要话一说重,声调稍一高,她的眼泪就啪嗒啪嗒的掉下来了。茜茜(她妹妹)跟她一块玩耍,只要是碰到她的玩具就会发大声喊“妈妈妈妈。茜茜抢我的玩具”眼泪也会在眼眶打转。就感觉这眼泪很不值钱似的,掉的可容易了。前两天跟诗懿一块学习拼音,可能是我说话的声音比较大,然后可想而知,她又哭了,当时我也很生气,我也想把我所有的情绪给发泄出来,把她骂一顿可是还是被“压”了下来,我跟她说自己去屋里平复一下你的心情,什么时候哭够了什么时候跟我说,过了一会儿,我去她的屋里看了看,自己在那读起拼音来了。不得不说这个情绪是来的也快去的也快啊。昨天跟我朋友说起这个事情,她开玩笑的跟我说,自从孩子上一年级之后你会发现你所有的脾气都会渐渐被她磨平,聊天之余,她跟我说他楼上的邻居有可能也是上一年级,可是那个家长就没有我这“好脾气”了,每天放学之后她在家里听到的最多的就是那位家长“骂”自己的孩子,我朋友跟诗懿说跟那位小朋友相比,你算是很幸福的了,起码你的妈妈没有打你骂你😂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都承载了太多的重托与厚望,家长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帆风顺,希望把孩子前面所有的困难都扫清,包括我也是这么想的。但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不合适,最近会看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文章,有一篇文章里面说,我们应该多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让孩子多尝试(允许孩子出错,鼓励孩子尝试比较难的任务,如果做不了,那就再退回来,往简单一点试。所以说锻炼抗逆力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多尝试)可以自主选择(孩子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去强迫他,家长需要多试试,孩子愿意尝试的底线在哪,循序渐进的给他加码),跟孩子多沟通(多沟通是为了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感觉,不让她觉得自己是被迫训练的)多鼓励(如果在孩子刚起步的时候,家长就不断的要求,他可能还没体验到做这件事的意义,想要学习的冲动就已经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孩子需要试错,需要大量、主动、频繁的试错,没有比试探和出错更加有效的成长路径。“教育”不得不说是一门很大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