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29 星期四 晴 亲子日记第1754天——六年级李嘉琪妈妈

加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既来之,则安之。做好当下,期盼能有一个改善。砰砰砰,一阵敲门声,二宝放下手里的玩具,快不跑向房门,姐姐回来喽,二宝喜欢给姐姐开门。开门的瞬间嘉琪看到弟弟,又是一阵“围追堵截”,这就是俩人的见面礼,说是打闹,其实是一种浓浓的姐弟情深。N年以后,这些会变成美好的回忆,刻印在俩人的心里。
嘉琪走进卧室,问我干什么呢?然后偎依过来,我问她在学校怎么样,晚饭吃什么,她说白菜粉条,这是近几日一样的晚餐,让她调换一下口味,尽量营养丰富。她答应着,然后又说今天考试了,感觉有些困难,我抚摸一下她的手,慢慢来,语文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平日里多积累,才会有成效。学习的事情急不得,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终会有所收获。
生活中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孩子的所谓“叛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那就一起学习吧。
孩子的叛逆、自我意识大发展。
当孩子不再像之前那样听话懂事时,家长就会认为孩子进入了所谓的叛逆期。孩子开始对之前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提出了不满,他会认为家长的想法是在控制他们。这种对于既有秩序的破坏,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而家长口中的叛逆正好是孩子们开始自我成长的一种标志。孩子开始思考自己真正需要是什么,这是孩子在渴望自己能够独立的成长,不想再被家长约束和限制。
叛逆是孩子对之前家长所有的控制的反抗,而这些控制的基础都打着亲情的旗号,在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就会贴出一张禁止打扰的纸条来换取内心的独立。这些行为的原因是处于亲情的压制下,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认为自己无条件的爱着孩子,孩子应该会感激,但很多时候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欣然的接受,因为在人际关系中,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度的,我们要学会给彼此留下空间。
当说到叛逆,家长觉得可能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才会那样,但现在小学生也都比较叛逆,家长不喜欢孩子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家长担心孩子会走弯路,担心孩子因为生活中的各种秩序,不能很快的融入社会,不能和他人愉快的相处。家长也是从小孩儿长大的,也经历过所谓的叛逆期,也遭受过因叛逆而带来的伤害。不过,想要让孩子完全避免这种伤害,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让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参加培训班,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孩子想要出去玩儿,想要休息,想要看电视,当家长不同意的时候,孩子就会反抗,也就是家长口中的叛逆。
父母和孩子间的亲情和其他的感情不同的是,其他的感情都是为了在一起,而亲情是为了送孩子离开。希望孩子离开的时候变得独立,变得优秀,能够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父母对孩子越是呵护,孩子就越难以独立。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会走弯路,便给孩子铺了一条康庄大道,而一眼望到头的路,孩子可能并不喜欢。人生的每一条路都需要自己去走,道理没有经历过的话是不会有深刻的体会的。父母的强迫和权威并不能让孩子避免伤害。在尽量不让孩子受太大的伤害的情况下,让孩子独立的接受一件事情的自然结果。支持和理解,是要比粗暴的控制能够治愈人,毕竟那是每一个大人都经历过的。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当孩子的自我意识成熟了以后,他就会慢慢的体会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之后才会慢慢的学会分享,互助,宽容等行为。不是因为孩子不够好,不够优秀,又或者不够努力,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等待,需要慢行,陪着他度过这段时光。
在孩子叛逆的过程中,陪伴是最重要的。如果家长真爱自己的孩子,就要给孩子更多的理解,不是父母的所有善意,孩子都能够接受。当孩子开始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解决问题时,家长要学会放宽心,当孩子能够独立的生活,父母的陪伴就是孩子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