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春风

图像

什么是仁?《论语》在孔子与他的学生颜渊的一段对话中,给出了礼的定义。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人哉?”颜渊问:“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根据这一定义,仁就是克制自己不合礼的思想和行为,使自己言行与思想合于礼。言行思想合乎礼,不越礼就是仁。可见在孔子看来,仁与礼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遵礼是以具有仁心为前提的,礼不是空洞的形式,而是内在道德的外在体现。

没有仁心的礼不是礼。所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这样,礼不是强加在施礼人身上的形式,而是施礼人从思想上重视并认可的行为准则。我不仅要行礼,还要深刻地认识并理解它的重要性,非如此不能体现君子之为君子。

这是从个人道德修养的角度来论述仁的内涵,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角度上,孔子也给出了仁的另一个定义:仁者爱人,或者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图像

孔子将“礼崩乐坏”归结为道德衰落,认为由于贵族之间不能相爱,所以出现了僭逆的思想和行为。就提出了相爱的原则,认为只要贵族能相爱,通过克制自己的行为,就可以恢复周礼了。

仁爱的核心就是忠与孝。《论语》记载了孔子弟子有若的一段话,详细阐述了这一思想。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悌是周礼的核心,是维护分封制与宗法血缘关系的纽带。忠君、孝亲、敬长、慈幼,将这些伦理规范推广,使人人自觉遵守,就可以使天下归仁了。国是扩大了的家,治国与治家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人能做到仁,做到孝悌,既使不做官,也是从政了。《论语》记载: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

人人都能做到孝悌,将家治理好,整个国家也就治理好了,为什么只有做官才是从政呢?

图像

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人若具备了仁的道德品质,就不会做违礼违法的事情。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只要全天下人都能具备仁的品德,便可以消除一切恶的行为了。什么弑君、杀父、僭礼、作乱等等,都不会发生了。于是,“礼崩乐坏”的现象也就消除了。

所以,孔子教导学生,以培植仁的品德为最高目标。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的弟子中,他只称赞过颜回曾三月不违仁。他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焉而已矣。”看来,“克己复礼”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孔子将仁抬得那么高,便成了令人见而生畏的东西了。既然实践仁那样难,我这辈子那就别指望学仁了吧。所以,孔子又不能将仁说得那么高不可攀,他说只要我们有志向、有恒心、有毅力,通过主观努力,实践仁并不难。“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图像

周礼是社会伦理规范和制度,而仁则是人的道德观念和品质,孔子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人如果不能具备仁的品质,便不能贯彻礼的精神。春秋以降的“礼崩乐坏”的局面,是人们道德衰落的结果,也就是由于“仁”的缺失导致的。所以孔子提出“仁”的观念,作为恢复周礼的理论根据。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与礼互为因果,君子修炼仁的品德,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恢复周礼。如何才能恢复周礼?孔子认为,如果人人都实践仁,天下将自然而然地恢复到周礼的状态中。

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34189
推荐日记
《坚持》
《2022年9月39日 星期四 晴 亲子日记第5篇 》
《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 晴 (204)》
《好书影响孩子一生》
《日记一则》
《亲子日记第489篇——阅读分享(2022.09.27)》
《2022.9,29,周四,晴,211篇,随手记》
《2022.9.29 晴 周四 482篇》
《稍微好点》
《随手记》
《187篇 小太阳》
《稳步前行》
《亲子日记》
《一点一点在成长》
《打篮球》
《 补救作业》
《如何帮助改掉孩子爱拖拉的坏习惯》
《不一样的经历》
《换个方式沟通(67)》
《阅读让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83》
《第247篇2022年9月29号天气晴星期四》
《让孩子学会面对输—转载》
《相思相爱 2022年9月30日第249篇》
《和孩子一起学习安全知识》
《兄妹的矛盾》
《2022 9有29日 星期四 晴 303》
《参加同学的生日宴》
《亲子日记,第260篇9月29号》
《亲子日记》
《一路向阳》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