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让孩子学会面对输—转载
王舜爸爸

mini · 生活

让孩子学会面对输|亲子

文|楼夷

2022/09/28 20:00

人生中遇到的任何重大选择都会面临这样的处境——权利与义务并举,风险与机会并存

图:视觉中国

暑假期间,我家老二闹闹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校际冰球联赛。

中小学生冰球校际联赛是北京教育界的知名赛事,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年。今年即使因为疫情推迟,参赛队伍依然接近100支,有300多场比赛。

对于闹闹来说,这绝对是难忘的经历。作为冰龄不到一年的小朋友,他不仅参赛了,还两次获得“最佳运动员”称号。我也是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体育比赛对孩子的意义。

学会评估机会和风险

虽然冰球联赛设立了低年级组(一到三年级),但是大部分参赛选手都来自二、三年级。按理说,一年级的闹闹是不太可能入选的。但是,恰好他所在的学校没有守门员,所以教练问他是否有兴趣客串。给我们三天时间考虑。

“这样用问吗?”我想,又能参加比赛,又能体验别的角色,不是很有意思吗?虽然没当过守门员,但可以学嘛。

这是我的想法,但毕竟这是孩子的比赛。所以我和他爸爸什么也没说,让闹闹自己定。

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涉及到个人和团队的荣誉和得失。

闹闹先问我:“如果我们队获胜了,那照片是不是有我?学校墙上会不会有我的名字?”

“是的。”我回答。

他又问教练:“如果我们队输了,守门员是不是也要负责任?”

“是的。”教练说。

人生中遇到的任何重大选择都会面临这样的处境——权利与义务并举,风险与机会并存。

有的孩子可能到中考的时候才有机会做选择,但是闹闹在七岁时就要做决定了。

三天后,闹闹趴在床上哭了半个小时,然后抽噎着点头同意去客串。

学会面对输

我们没想到的是,临时客串居然会这么“临时”。

接受任务后,闹闹本来要进行守门员的专业训练。然而疫情来了,大家开始了漫长的居家学习。到暑假前夕,我们又突然收到通知,一周后就要比赛。

闹闹仅仅和全队一起进行了三次突击训练,就去比赛了。

到了比赛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对手极为强大。

闹闹所在的校队,很多成员都是零基础入社团,再加上遇到疫情,很多人真正上冰训练时间还不满一年。

相比之下,其他很多学校的参赛队员经验要丰富得多。比如海淀某校,以28:1把我们打得落花流水。我们问了对方家长,才知道其二年级队员平均训练时间为4年,一年级队员平均训练时间为2年。我们听了连连感叹,但是那位家长表示“自己学校在海淀只属于中等水平。”

闹闹他们总共打了六场比赛,输多胜少。这样的情况下,守门员往往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以前看青少年冰球比赛的直播,只要进球就会出现守门员的镜头,有时候会看到守门员在不停地眨眼。

我现在才知道,那是在哭。

闹闹也哭了几次。他说:“哭了以后觉得没用也没意思,就不哭了。”

怎么才能更好地面对输呢?我们的办法就是复盘。

每次赛后听完教练的整体分析后,闹闹和爸爸还会在电脑上放比赛拍摄的视频,总结一下对方的战术,以及闹闹可以采取的对策。下面就是他们做的战术分析之一,打印下来贴在了墙上。

这样业余的复盘肯定无法能够扭转乾坤,但是复盘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冷静下来。和爸爸复盘完,闹闹又会在纸上重新画一遍,把他的想法讲给姐姐听。就这样,他从失败的懊恼中走出来,兴致勃勃地畅想下一场比赛。

当然,比赛也能帮助人进步。短短一个月,闹闹从最开始遇到射门就紧张,变成了面不改色扑下对方挑射的球。能不能扑下另说,至少非常镇定了。

数场比赛下来,半路出家的闹闹居然两次获得了”最佳运动员“的称号。第二次获得的时候,我和闹闹爸爸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教练忘记之前已经给他过一次了。我觉得,这个称号不是奖励他的守门员技能,而是奖励他的拼搏精神和快速学习的能力。

学会团队配合

这次比赛对于闹闹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朋友圈扩大了。

平时,他们一年级和高年级的同学是分开训练的,接触不多。但是因为他做守门员,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认识他了。

比赛后,闹闹和队友参加了集训。我和他坐在去集训地的大巴上,不断见同学和家长来主动和他打招呼。要知道,来自高年级同学的认可,对于一年级的小豆包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第二个收获,就是意识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过去闹闹会和同学比较,看谁的滑行或者控球能力强。这次比赛,我们都发现,单靠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成功。比如守门员如果没有队友的配合与支持,也是无法挡住所有的射门的。同样,进球大部分是靠团队的合作。

比赛中,守门员的视角,和教练、观众以及队员是不同的。观众是上帝视角。教练是棋手视角。而守门员看到的,也许是从开球到最终攻破球门的线路。所以闹闹每次比赛完回到家就拿起笔,把从争球、传球到射门的线路画下来,想象如何和队友互相配合最终进球。

这之后,他每次去上小课,都特别希望上4人以上的课,“这样就可以练习战术和配合。”

另外,以前闹闹在训练赛时特别想单刀破门,觉得很爽很酷。但是经过这轮比赛后,他的做法就变了。有一场比赛,他做中锋助攻了几次,让前锋射门得分。前锋很开心地说:“我们两个配合得特别好。”

我问他:“你为什么改变了做法?”

他说:“我还是想单刀的,但是我觉得那个时候她更合适。”

什么是成功?

我平时参加体育活动不多,更遑论比赛了。这次的冰球校际联赛,其规模之大,竞争之激烈,尤其是家长观众之激情澎湃,都让我印象深刻。

最大的发现是,输球完全不影响孩子对冰球的兴趣。这轮比赛,闹闹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是他更喜欢打球了。赛后,他让爸爸买了一个教练专用的战术板,经常在上面画来画去,然后给姐姐讲解他的战术思路。有时候他还自己设计冰球游戏,和队友在本子上“打冰球”。

“冰球,还挺有意思的。”好几次,我们在训练的路上,他这样喃喃自语。

所谓成功,就是即便不断经历失败,还能始终保持热情。丘吉尔的这番话,我觉得很适合形容闹闹的感受。

当然,闹闹能够屡败屡战,并不是因为有丘吉尔那样强大的意志和信念。而是因为这样的比赛,其教育属性更大于选拔,在赛事设计上更注重过程和体验而不是成败。

比如它在分组和参赛标准上比较灵活,尽可能让大家都有机会参赛。又比如,每一场比赛都会由两个队伍选出表现最好的运动员进行颁奖。胜利的一方球员获得的是最佳运动员,失败的一方队员获得的是最佳拼搏奖。今年,比赛方取消了“最佳拼搏奖”这个名称,两方球员都获得了最佳运动员奖。

和学科类活动相比,冰球比赛的功利性要小得多。在国内靠冰球特长去小升初基本没戏,靠冰球去出国留学的也是凤毛麟角,远远不如靠学习。但是依然有很多孩子,包括我们家闹闹,打得不亦乐乎。这类集体性赛事带来的,不仅仅是输赢结果,也有社交的拓展和性格的培养,而这些足以激励孩子。

不知道学科类的活动,是否可以借鉴呢?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34241
推荐日记
《读《陶行知教育论精要》》
《(第135篇)9.29》
《迎国庆》
《陪你长大♥第754天 小感悟》
《猴子监狱》
《进步…》
《心细的儿子 9月29号天气晴》
《9.29漂亮的麻花辫》
《2022.9.29》
《亲子日记》
《187篇 小太阳》
《2022.9.29 晴 周四 482篇》
《为了孩子,请每天大声朗读三遍》
《教训深刻》
《【259】2022.9.29 随笔》
《243篇手足情》
《喜迎国庆》
《244篇爸爸辅导作业》
《随记》
《鼓励是教育的最好方法》
《凌晨五点的街》
《愿你所有的美好都不负遇见2022年9月30日星期五晴第365》
《2022.9.30 周五 爱可以让孩子更懂事 天气:晴》
《亲子日记,第260篇9月29号》
《2022.9.30星期五 》
《《对韵歌》家庭测试》
《回忆》
《打篮球》
《上学和放学路》
《亲子日记是为了啥???》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