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真正做起来,却觉得很艰难。因为情绪,我们会因为一点点小事情跟身边人大发雷霆一发不可收拾,且无力自拔。面目狰狞,暴怒吼叫,我明明就是为了你,为何你却如此消耗我。直到我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情绪化的折射真的是可怕至极。原来那样腔调那样难听,原来不耐烦的催促如此不悦耳。常常想:现在改变是否还来得及?
情绪像水,稳定的情绪是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不稳定的情绪,则是波涛骇浪,伤人终伤己。发脾气是本能,转化情绪才是本事。自我开导、深呼吸等耳熟能详的办法教我们试图保持镇静,有时也会让自己心力交瘁,不断陷入积压后终会爆发的恶性状态。只有了解发怒生气的原因,帮助我们重新调整视角,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曾经每一次懊悔,都带着一份无力,后来我常用“踢猫效应”努力提醒自己。今天,我又找到了另一把钥匙:
1.孩子急,你不急,接纳情绪数第一,坚持底线多练习。
2.语气放柔,情感回流;语气放低,气氛积极;语气放软,家庭温暖。
3.不着急不上火,就会有一个好结果。
4.不着急不求快,花儿就会慢慢开。
有情绪该怎么办?
1.开口说话前,停下,默数三个数。
2.问问自己,我想说的话,想发泄还是想表
达。
3.我说的这些话对人对己有好处吗?
希望自己能够坚守底线多练习,做一个和善而坚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