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 星期日 晴转阴
亲子日记第309篇
“焦虑”似乎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为自己焦虑,为孩子焦虑……特别是处在学习关键期的孩子,似乎总不让家长们省心。由此,焦虑“久久不愈”,而大多数人又无可奈何。如何做不焦虑的父母呢?
1、家长需解读自己的焦虑。
其实父母不焦虑很难。但更难的是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可以觉察到焦虑的根本原因,不让自己失控。因为焦虑会导致你:着急、发脾气、会强迫、会要求、会催促,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都是负面情绪的传染,不仅让自己长时间处在压力当中,也会让孩子处在压力当中,受到巨大的干扰。而父母要摆脱焦虑,需先解读自己的焦虑。焦虑的背后一定是恐惧,是我们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的负面想象。恐惧“不确定性”,恐惧自己不能承担结果。
应对焦虑需要翻译出其背后的“负面想法”。比如,其一,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担心孩子没有好的未来;其二,如果孩子做的不好,害怕别人说自己是不合格的父母;其三,如果自己惩罚孩子,觉得孩子会恨自己,有自责或愧疚的心理。
心理学中有个“合理情绪疗法”,也就是ABC 疗法。A代表正在经历和发生的事情,B发表一个人的观念和想法,C代表一个人的感受和行为。 A和B加起来,才导致了C。我们无法选择A,要想让C有改变,唯一可能去改变的就是B,也就是观念和想法。而这也是通过反思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调节情绪的过程。
2、看见孩子的优缺点。
很多父母会说:我也不想焦虑啊!但有时候看到一些文章,听到一些信息,我们就真没办法不焦虑了,生怕孩子会落后,跟不上这个时代。所以父母们忍不住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比较。相信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那么一个不喜欢的“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们不要只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也要看见自己孩子的优势。
也许我们的孩子成绩一般,但体育项目好。逻辑思维能力强,有礼貌,爱助人……
焦虑往往来自于比较,尤其是当我们把自己孩子的缺点拿去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较的时候,就更加焦虑了。
每个孩子都有其与生俱来的优势。而作为父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多发现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的优点,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和自信心的提高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