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271篇~婚宴引发家庭沟通的话题
阳光教育李汶鑫~珺玉的妈妈

271篇~婚宴引发家庭沟通的话题

图像

周末参加婚宴,意外发现邻居也在,她也诧异,问我哪方的?我说女方的,她说她是男方的。由于现场太嘈杂,我俩没有太多交流。

过了一会,婚礼开始,看到她站在前面拍照,我还寻思她可真热情,心里也没多想。

仪式结束,邻居拍照完毕,坐了过来,她看到我和她坐一个桌,说:这是新郎新娘父母娘舅的桌,你坐这里是不是不合适?要不,你去别的桌?

我也懵懵懂懂的,听她这么一说,我觉得可能自己是坐错了地方,连忙站起来,四处看看哪张桌有空位。

这时候,新娘的父母从台上走下来,看到我站着,连忙问怎么了?我说了我的困惑,新娘妈妈笑了,说:你就得坐这张桌,没有你,这两个孩子没有机会在一起呢。

现在轮到邻居懵了,她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眨了眨眼,意思是问我咋回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也不好捏她耳朵说悄悄话呀。

很快,新郎的父母也过来了,新郎的父亲让我做主位,我哪敢呀,今天是啥日子,他们的孩子的成婚之日,我不过是看着两个孩子合适,顺手当了个媒人而已。

回家路上,邻居一个劲的埋怨我,嫌弃我没提前告诉她,说我的嘴像国家保密局的。我也无语,我哪知道我顺手做的好事,新郎竟然是邻居的堂侄。

缘分,真的是很奇妙。我想到了家庭教育,一个家庭里面,如果彼此之间做事都自己心里明,缺了沟通,那么这个家庭的存续期绝对长久不了。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家庭沟通的重要性》方面的话题。

每天,我们透过语言、声调、文字、感官、眼、口、手、耳、鼻、皮肤和肢体动作等,彼此传达、交换讯息和互动,彰显家庭沟通方面的重要性。

沟通是建立和改善家人关系相当重要的一环,由于家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加上我们对家人的期望较高,以及受到一些固有模式的影响,往往使我们与家人相处时容易产生摩擦和冲突,无法将对家人的爱和善意适当地表达出来,有时甚至落入挑毛病,发牢骚,仇视的恶性循环中,以致和家人无法沟通,关系不和谐甚或感到挫折,同时父母若不顾及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导致孩子背着父母铤而走险,或迷失自我。

在民主社会中,强调的是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权利,在多元价值观的现代生活中,资讯瞬息万变,民主家庭的体制,也不断在鼓励着孩子们努力刷存在感、表达自我的想法。

因此,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孩子也出现了种种不同的主张,挑战父母自幼灌输给他的单一价值思维模式。然而传统父母一厢情愿要孩子听话的强势作为,常与现代重视自主思维的孩子产生冲突,阻碍了沟通这根管道。

这些父母认为,孩子爱表达意见就是“顶嘴”,因而产生亲子冲突;同时,也有许多父母,虽然重视孩子们表达的意见,却也徘徊于民主与放纵的界线,深怕孩子一步走偏,就会迷失在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里。

也因此常有许多心力交瘁的父母,不解的探究:为什么自己那么关爱孩子,反而造成亲子间有了更大的冲突与无可跨越的鸿沟,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亲子间的沟通有了障碍。

一、家庭中常见的沟通困难

在家庭中常出现一些不恰当的非语言沟通行为及不恰当的语言沟通行为:

家庭中情感的表达,大部份是透过非语言的方式,如身体距离,眼神的凝视等来传达。在家庭中常出现的沟通问题是沟通时彼此眼神的接触很少,脸部没有表情,声音很平淡,或是语言和非语言的讯息不一致等。

例如母亲心疼孩子的食欲差,不吃饭,而去买女儿最爱吃的鸡排,回来后却在楼下站在楼梯口对着睡在二楼的女儿,用不情愿的语气大声喊道:“鸡排买回来了,要吃自己下来吃!"。事实上母亲很关怀孩子,但是她这样的沟通方式却使她的心意打了折扣,孩子听到这种远距离的声音及这样语气,可能也会忽略了妈妈的关怀和诚意。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应特别注意语言和非语言的讯息是否一致,而说话时如果眼睛不看着对方或脸部全无表情,则容易被误会是在生气。

而不恰当的语言沟通行为则包括了模糊的沟通及过份概括化的陈述等现象。

模糊的沟通如:爸爸对要出门上学的儿子说:“你今天很不错!”,这是一项很模糊的语言表达,有效的语言沟通要标示明确的“行为”所引起的情感反应。例如上一句可改为:“一大早看你穿戴整齐,不用母亲叫醒你,就要出门去上学,我觉得很高兴。"

另外在家庭沟通中,要表达生气,失望,怨恨的情绪时,常会出现过份概括化的陈述,此种陈述常扭曲事实且带有伤害性,例如孩子脾气不好,母亲责

怪她时给她冠上了她是全家最糟糕的孩子这项罪名,此种生气或怨恨过份扩大的结果,常造成孩子极大的挫折感或增强她对家人的敌意;因此在适度或应当的责怪时,应做符合事实的中性陈述。

二、引发沟通障碍的原因

1、命令,指挥,支配

许多父母为求快速达成预期的想望,常以父母的权威去命令孩子行动。单向沟通而非双向沟通。一昧要求孩子绝对服从且不听孩子说出自身感受及困难。例如:

孩子表示不想吃饭时,父母的语气常是:“我要你吃你就吃!不要罗唆!”“现在就给我吃,一定要吃完!”等等,孩子虽然暂时屈服于父母的威权之下,但是同时也关闭了沟通之门。常常看到许多父母因孩子很听话而沾沾自喜,父母说一孩子不敢说二,却不知道孩子很可能已悄悄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暗道,躲避父母的威权,乃至误入歧途,这对于现代追求速效的忙碌父母是一大警惕。

“你不听话的话,给我试试看!”“不去洗碗的话,今天就不让你看电视了!”这是警告威胁的语气。威胁孩子,说狠话“再说就打断你的腿。”“你死在外面,不要再回来!”以此强势的手段处理,会和上一种方式一样,短期或表面上虽看到孩子的服从,却逐渐失去孩子的心。

2、批评,斥责

在时间紧迫的情形下,父母常常会因为孩子不符合期待而动怒,斥责孩子。

“你怎么动作那么慢,皮痒了是不是?!”或是不尊重孩子,不给孩子台阶下,批评他:“看看你这像什么样子,晃的我眼疼,滚!”。辱骂:“生了你,真是祖宗八代倒了血霉!”父母宣泄怒气的无心话语,会让孩子挫折感倍增,甚至引起孩子情绪上的反弹。

3、讥讽,挖苦,羞辱

当孩子的表现不符合期望时,有时候父母会一时冲动,以讥讽,挖苦,羞辱的语气来表达失望,像是责骂、羞辱孩子是“畜生,废物,人渣,没用的东西”,“我就知道你天生就是笨头笨脑,不是读书的料!”嘲讽“上次三科不及格,这次四科不及格,下次就可想而知了!趁早退学,还能出去打工赚点钱养活你自己!”甚至指桑骂槐:“和你爸爸一样,做不了什么大事!”一句无心的话,损伤的是孩子的自尊心,也使他失去了努力的动力。

4、盘问,审问

对孩子怀有成见或敌意。“又在骗我了,又在找借口了!”父母以严厉的口气,像是审问犯人一般:“你是不是在学校做了什么坏事,为什么不去上学?

这样的话常见于紧张型的父母,过量的询问:“你出去干嘛,和谁在一起,在一起做什么,干嘛不待在家里?”不适当的询问:“你那个同学,又来找你借作业了,他妈妈跟人家跑了是不是?"因担心而脱口而出的盘问,常让孩子自认为自己在父母心中就是负面的形象或对父母起反感,因而受挫,放弃沟通的指望。

5、训诫,教条,矛盾

这是传统父母表达望子成龙的心情,急于向孩子说教的方式:“当一个学生就是要好好上学,难道你不知道吗?"虽然这是父母在表达关心,但是教条式的说词,并无法妥贴安抚孩子当下不想上学的心境,甚至会激起孩子的不耐与反感,无法解决问题。

6、否定,拒绝,疏离

拒绝孩子:“你的事别问我,我不管!”;疏离: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把孩子当孩子看,未能尊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常会使用这样的否定回应:“不要再说了!都是借口!每次不等我说完,你就会有一大堆瞎掰的理由!”关闭了与孩子深入互动的通道,当孩子不断被父母否定,他也就与父母越来越疏远了。

7、比较

“你看看隔壁的小明那么乖,要多和人家学学,不要每次都让妈妈没面子。”父母希望鼓励孩子,却总是拿孩子的短处去和隔壁孩子的长处去比较,使孩子在比较中不断失去了自信心,反而自甘堕落。

8、自以为是

主观强的父母在孩子遇到状况时,总是自做主张为孩子下定论:“你一定是功课没写完还是和别人打架了,才不敢去上学了,是不是?”让孩子觉得百口莫辩,有口难言,或觉得挫折,不被了解,而懒得理父母。

9、打岔型

此类型的人,话都不经大脑、不切题,身体姿态夸张且没有重心,内心深处是”又没有人在乎,关心我,出力不讨好!"。打岔型的人对别人所说与所做的都无法反映重点,内在感觉昏乱,声音忽高忽低,讲话没有焦点。

10、一致型

此类型的人所发出的讯息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所说的话和脸上的表情,身体姿势及声调都符合一致,令双方感到舒服、自由、诚实,极少威胁到彼此的自尊。此种沟通方式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破裂复合,建立真诚的接触。

三、亲子沟通的要素

为何本应该相亲相爱、亲密无比的家人忽然之间变得不可理喻而面目可憎?多半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日常生活的小事,陷入狭隘、惯用或破坏性的对话方式。以下列举一些沟通的要素,作为大家日常的参考:

1、自我察觉

父母清楚自己此刻正在经历的内在过程、情绪、欲望等,如“我听到他这样不感恩,感到难过。"

父母清楚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感受到什么,如:(我看到他低头不语,也听到自己呼吸的急促声,想到从过去一直到现在,父子间的谈话都是如此,我问自己:为什么会变成了这样?)

我如何解释所接收到的讯息时,我有什么情感的反应(他怕我吗?不愿意开口吗?或是其他的原因?我应不应该问一问呢?),我所感受的情绪有哪些?(感到挫折、无力,不知如何能改变这种父子关系,何时能改变?我很迷茫。)

我要完成的是什么“目标”?

“我想要孩子说出他内心的话。”

我正在做什么?我用语言及非语言进行中 (我责备他,他却不开口,我怒视着他:他低着头,用力的搓着手)

我所做的,真的能帮助我自己得到我所要的答案吗?(不能)。

还有哪些其他的做法?(我声音可以柔和些,再给他一点点时间,一点点就好。)

2、倾听往往比“说什么”更重要

一般人很容易忽略倾听的部分,不注意对方所说或传达的讯息,急着解释,迫切去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是骤下定论,造成彼此的疏离和误解。有效的倾听是一种关怀,了解和接受对方的态度,对对方的感觉和意见有兴趣,并且积极的去听和了解,若有不明白之处就问清楚,并当面给予对方回馈。

有效的倾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传达:

①、用身体语言传达:可以运用眼神,表情和身体姿势传达我们的注意,让家人知道我们愿意倾听,愿意了解他的讯息,正视对方,使对方感觉被重视。不论我们采取何种姿势,最重要的是发自真诚,因为对方一定感受得到。

②、用心了解对方所传递的讯息:试著从对方的立场思考。

③、察觉自己内在的讯息:当我们看到家人某种行为时,会予以解释,产生

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这些都会干扰我们对对方讯息的解释和反应,因此我们在

倾听时,要能察觉自己的内在讯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③、有传达讯息的能力:在正确了解家人所传达的讯息和自己的内在讯息之后,我们还要能够清楚,明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让对方了解,如此才算完成沟通。

表达和倾听同样重要,没有好的倾听,便无法了解对方的意思:没有好的表达,对方也无法真正了解我们的想法。

3尊重彼此的感觉和想法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谅解,与家人沟通时,一定要留意这一点。暂时放下大人主观的想法:以言语表达来验证自己的每一个假设。

许多的人际冲突,争吵和困扰,往往来自于我们没有去验证自己的假设,常自以为是的“假设对方也会这么想”,或是“假设对方会赞同我们的作法”,所以不和孩子商量,这种作法通常会致使孩子感到更加愤怒和生气。只有探询了对方的意思,征得对方的同意之后,假设才定案。

亲子冲突症结在于大人常以主观想法主导情绪,忽略孩子的感受。因此,当孩子抛出问题时,父母不要马上想要以自我主观的想法去主导一切,否则就会阻断进一步了解孩子心声的机会。

父母可以在此时先接纳孩子的感受,接纳感受不一定是赞同孩子的想法,而是先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例如:孩子不想上学时,可以先不急着发表想法,改以接纳的方式说:“宝贝,你今天看起来好像很累的样子!方便和妈妈说一下原因吗?妈妈和你一起分析一下好不好?无论如何,你记住一句话:妈妈永远爱你!”暖心的一句话,是不是会抚慰孩子忐忑的内心,让孩子的情绪会瞬间改变呢?

助力生命成长,让爱传出去!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李文辉,阳光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联系电话: 15318977887(微信同号)感谢您关注我的文章,更感谢您对我的喜欢和信任,让我们一起携手,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吧!

亲子共成长,我一直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57954
推荐日记
《周一早上》
《随记(第343篇)》
《2022.10.17 星期一 天气晴》
《愉快的周末》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天 亲子日记 186》
《最失败的教育》
《2022.10.14 对旧车的怀念》
《亲子日记206》
《心急如焚的一天(第345篇)》
《小伙伴》
《2022.10.16亲子日记383篇 周日 《检查作业》》
《亲子日记第11天》
《亲子共成长,264篇,2022.10.17,晴》
《每周的大户外活动》
《快乐的周末(262)》
《快乐的周末》
《不会化妆的妈妈是不是不合格的妈妈?》
《金查理游玩(47)》
《周六时光——261篇》
《亲子日记第三十八篇 紧急补做核酸记》
《周日》
《 讲故事 亲爱的羊》
《亲子日记第1034篇:大宝的月考成绩》
《周末时光》
《难过》
《农家老两口》
《能吞玉米的“大怪兽”》
《2022.10.16(73)愁人的周末》
《看病》
《走着去上学》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