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 天气晴
很久以前,有个小孩特别黏人,她敏感,爸妈白天忙着自己的工作。每当她自己起床,她都会趴在窗户上大哭,那个时候隔壁的大奶奶每次都会趴在墙头安慰那个趴在窗户上哭的小孩儿。以至于后来搬家了那个小孩还是会去大奶奶家跟姑姑一起住……( 小时候那个小孩的奶奶总是说有个小孩可真是能哭,每次她去还没到家门口,就能听到那个小孩的哭声……)
长大有了娃儿的那个小孩才忽然间明白,那个原生的小孩是缺乏安全感,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自己在家睡觉,睡醒了一个大人的照看也没有,也许只有哭,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吧。
长大的小孩,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开始真正的去体会那个“原生”小孩儿,在那个“原生”的小孩儿在还没有建立好安全感的时候爸爸妈妈要了二胎,虽然那时候距离奶奶家近了,可是那个小孩儿,却还是那样的黏人和爱哭,好像她引起大人们注意的方式就是“哭”吧。
很久以前的那个小孩5岁就自己睡了,她不喜欢在炕上睡觉,她觉得太热了。虽然有时候她也会去炕尾那里睡,但她还是喜欢一个人在床上睡。
长大后的小孩,有了自己的孩儿,一睡觉她的孩子喜欢黏着人睡,而那个“原生”的小孩她不喜欢这样,她习惯了自己一个人安静的睡觉,好像独立早就刻在了“原生”小孩的骨子里,挥之不去……
长大后的小孩,有了自己的孩儿,下班后,他的孩子也不想午睡,又像极了妈妈的妈妈说的中午想休息休息,一回家,饭还没吃几口,孩子不是哭就是闹腾,那个时候妈妈的妈妈不懂又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孩子哭或者闹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那个“原生”的小孩长大了,她开始学习如何跟孩子相处,听书,看书,陪伴,知道那个小孩只是想跟忙碌的爸妈玩一会儿,哪怕是一小会儿,也会在玩完乖乖的睡觉,也会在玩玩乖乖的听话不闹腾。
长大后的小孩,虽然学习和听了很多书,但还是有些担心二娃儿会给大娃儿带来影响。也许她只是害怕吧,害怕她的孩子会跟“原生”的那个小孩一样,缺乏安全感,会担心平静有秩序的生活又会再次被打乱……
想与“原生”的小孩拥抱和解,又好像更应该感谢眼前的这个小孩儿,是他选择了那个“原生”的小孩,让那个“原生”的小孩能有机会成长和进步。
写在最后的话,记得刚有儿子时,入手了一本《当我遇见一个人》,那时候潜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沉浸在刚有娃儿的喜悦以及生活的琐碎小事儿中,不知不觉六年多了,原来我们真正遇到的这个人竟是我们小时候的自己。他来到我们的身边引领着我们,与我们一起成长,他像是我们的小尾巴,走到哪里都一路跟随;又像我们的镜子,照出我们在成为大人后隐藏在心底的那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