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了诸多老师的分享,感触颇多。下面是作为老师的几点感悟。
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 亚瑟沃德说过:“平庸的老师,说教;好的老师,解说;更好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在于他品格的力量。”一个拥有良好品格的教师,会用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铸造人格,把热情乐观的进取精神、好学多思的良好作风、正直与诚实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师德修养,注重品质修炼,激发潜力,建构起自身优秀之品格。
第一篇,教师要做学生的学生。
不愿拜小孩子做先生的人,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韩愈的<师说>早就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纵观奥运冠军,他们的教练不一定是冠军。
在当今信息化,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是单纯从老师这里获取了,有时候他们获取的一些知识可能恰恰是我们知识上的一些盲点。
案例:数学课本上的解决问题经常设计到一些其它学科的情景,比如四年级学习大数的认识,介绍亚洲,非洲,欧洲几个大洲的面积,自我感觉地理学的还可以,特显摆的把七大洲四大洋给他们介绍了一下。又比如六年级学习负数的认识时,有个时差问题,怎么造成的时差问题,以及四季的更替,我都简单给学生介绍了一下,当时讲得时候他们听的津津有味,还挺崇拜我的,最后我总结老师这些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又悠悠的特拽的补充了一句,知识掌握的太多没办法。
有时候我在想,地理,物理,英语,数学这几个学科是我擅长的,我能告诉我的学生,可是涉及到其他学科,我还真不敢多说。所以说我们也可以从学生那里汲取知识啊!所谓的教学相长也是如此啊!
就这短短的一篇分三个时段写成,坚持读,坚持写下去,我与大家共勉,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