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孩子迷恋手机,家长应该怎么做?
山西运城贺喜菊

图像

2022-10-31 星期一 晴(1760)

一提到孩子迷恋手机,我们家长就“谈虎色变”,认为这是一个很闹心的事。首先想到的就是玩游戏就是不务正业、玩物丧志,认为孩子就是问题孩子。

父母们通常采用的错误做法:

1、以暴制暴

抢夺手机或者直接断网、甚至直接摔掉手机。这种极端的做法只会破坏我们在孩子心中的美好形象。

2、黑科技玩法

出现修改手机密码、将手机设置为儿童模式等不科学的做法。结果适得其反,使亲子关系恶化。

其实,我们这些错误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找到如何应对父母的方法,并没有起到斩草除根的效果。我们只是看到了手机不利的一面,没有看到手机有利的一面。我们不要认为玩手机就是毁孩子,不要把玩游戏当成洪水猛兽。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社会,一下不让孩子玩手机也不行。玩游戏可从释放孩子学习上的压力,可以让他们结交到朋友,还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我们要把玩游戏看作是正常的事,就好像我们大人看电视“追剧”一样,只是𣎴能让他有网瘾,要和孩子制定玩游戏的时间。我们不想让孩子玩游戏,首先要找到他喜欢玩游戏的原因:

1.游戏是可以不断重启的。

当孩子失败了的时候,游戏系统会鼓励孩子:不要气馁,下一次你一定能成功!

2.孩子在游戏里还能建立一种关系- -被认同、尊重、有归属感

比如:他在游戏中可以跟其他同伴组队,彼此之间配合、合作,然后像一个团队一样行动,这能让他有一种被认同和归属的感觉。还能够交到朋友,增强了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3.孩子在游戏中可以呈现理想的自己,让孩子有成就感。

在游戏中间,孩子可以扮演他想要的角色,包括外貌上的,技能上的以及他想要呈现出来的理想的自己。他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被任何人控制。

孩子们之所以迷恋手机是因为他们能在游戏中能体验到快乐,而在现实生活中是体验不到的。他们在父母、老师、同学那得到的只是痛苦。孩子们的心思维模式就是离苦得乐、趋利避害。

孩子们迷恋手机的因素有:

注意力𣎴集中、自控力不够、成就感缺乏、生活单调、家长的错误示范 、缺少监管与陪伴、逃避现实 、社交依赖、 性格内向等。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就是孩子成就感缺乏、家长的错误示范、缺少监管与陪伴。

关系重于教育。我们要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倾听孩子、接纳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角度想问题,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耐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孩子的感受,倾听他们的心声。孩子才愿意和我们做朋友,才会敞开心扉和我们沟通交流,亲子关系密切了,我们提出的意见,孩子才容易接受,孩子叛逆行为就会减少。教育的前提是亲子关系良好。我们要看到问题背后的真相,所有的问题都起源于关系。

身教重于言传。作家鲍德温说过: “孩子可能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们的一言一行无𣎴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要想孩子优秀,父母首先要优秀。要想孩子不玩手机,父母首先要管好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放下手机,陪伴孩子学习。孩子写作业,我们可以在一边读书、学习,也可以静静地做自己的家务事,不干扰到孩子。如果我们在一边玩手机,却让孩子好好学习,孩子会有反抗情绪,认为为什么大人能玩手机,小孩怎么就不能玩呢?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成长重于成绩。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爸爸爱妈妈,妈妈崇拜爸爸,爸爸妈妈共同爱孩子,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因为幸福的人用童年润养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每个孩子的陪伴期是有效的,我们要在孩子的伴有效期内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陪伴。陪着不等于陪伴。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放下一切,专心地陪伴孩子,和孩子共同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可以陪孩子做游戏,做手工、亲子共读,可以到户外一起散步、一起做运动等等。伐们的陪伴到位,孩子们就不会迷恋手机。比起玩冷冰冰的手机,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有效陪伴。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天赋,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花期,我们静待花开。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因为世界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要逼孩子考第一,因为第一名的名额只有一个。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让花成花,树成树,草成草,允许孩子成为好的普通人。

相信就会看到!我们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你相信孩子聪明,他就会聪明一辈子给你看;你相信孩子愚笨,他就会愚笨一辈子给你看。孩子不是我们口中的样子,但是他们会合成我们口中的样子。我们一定要给到孩子信念:我能行!我值得被爱。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要信任孩子,放手让他去做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有一定的进步时,我们要及时地鼓励孩子,肯定他、支持他,让他有成就感、自我价值感,他的心情就会愉悦,就会产生自信心,就会有再来一次的勇气。孩子的自信来自环境的信任叠加,当孩子有了足够的自信心,他就不需要在手机里找成就感,就会放下手机去做他喜欢的事情。

孩子们得到了父母的关爱,受到了家庭的滋养,他们就会有安全感,就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要把教育孩子当成们最重要的事业,夫妻同心育神童。我们教育好孩子,就是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孩子培养成为成为一个有梦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

父母改变一点点,孩子进步一大截!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76220
推荐日记
《活到老,学到老,279篇,2022.10.31,星期一,晴》
《勇敢的李佳睿》
《亲子日记第282天 22.10.31 周一 晴》
《亲子日记1075 开课》
《找奖状》
《一点小事就开心的小孩儿》
《2022.10.29》
《 千万句谆谆教诲,不如耳濡目染》
《亲子日记第1116天》
《留住秋天》
《亲子日记第25天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10.30实操课程感悟》
《十万个为什么》
《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天气晴 随手记第241天》
《2022.10.30 星期日 天气阴 244》
《亲子日记第10篇》
《242篇亲子日记,周一,阴天,2022.10.31》
《刮风的日子(第123篇)》
《天分》
《我要反思》
《教育分享(第308篇)》
《积极上学》
《欣赏田野,回归自然——276篇》
《安全教育》
《记录生活》
《2022.10.31十月最后一天》
《学会感恩懂得爱》
《2022.10.31》
《亲子日记》
《实操课感悟》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