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角,他们承担着给予孩子教育引导的重任,但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够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家庭教育。
父母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管教孩子,缺少反思的他们,永远发现不了自身教育的缺陷。
李玫瑾教授认为,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哀不是争吵贫穷,而是缺少爱
在李教授的一次讲座中,她讲到这样一个案件。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的一名大学生,因为在物理方面表现优异,被保送到美国知名大学继续进行学习。
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校期间,马上要面临毕业的他居然因为一些琐事上的冲突而在学校里大开杀戒。
他枪杀了自己的指导老师、系主任、名教授以及自己的同专业中国同学。原本应该有大好前程的,他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把一切都葬送了。
与此同时,这名男生所学的物理专业非常特别,在全世界大概只有不到300人对此有所研究,而他仅仅因为自己的私欲造成这样的结果,也着实让人唏嘘。
人们不明白成绩优异的男生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恶劣的行为?难道在他的眼中生命可以如同草芥一般被随意放弃?
在事件发生后,有媒体评论说,虽然知识让他了解到宇宙的浩渺,但是却没有让他明白人间的纷繁,虽然只是让他理解时间无限,但是却没有让他懂得生命可贵。
显然,在证明男孩的成长过程中,他所获得的教育是有失偏颇的,虽然成绩优秀为他带来了很多的赞美,但是不得不说他的内心却是无比空虚且缺少爱的。
教授认为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以爱为基础依托的,相对于争吵和贫穷,缺少爱的家庭教育才是最为悲哀的。
缺少爱的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在孩子的性格发展过程中,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性格特质是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刺激影响的。
而在这其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是缺少爱的,那么在孩子的性格形成中,很容易会出现负面消极,冷漠,悲观的性格特质。
影响孩子的健全人格发展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当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时,他们才能够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
当父母所给予的家庭教育是有所缺陷的,那么孩子的人格发展势必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父母们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那么这种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可能会让孩子的人格发展中表现出过激的方面。
影响孩子美好品质的养成
当家庭环境中缺少爱时,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变得自私自利、患得患失、高度敏感、极度自卑,那么在这种不良心态影响下,孩子身上自然会缺乏美好品质的养成基础。
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家庭教育?
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在孩子处于幼年阶段时,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从家庭环境中获取足够的安全感,而这也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根基。
所以家长们有必要作出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的行为,比如说陪伴。
不吝于对孩子做出爱的表达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千万种表达方式,但是不得不说,相对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更为外露的爱的表达会更加受孩子们欢迎。
家庭教育不应该只有严苛,带有温度的教育方式,才更加能够被孩子们乐于接受。
父母权威也并不都是在严肃的教育姿态下建立起来的,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更多情况下是来源于他们对父母爱的自信。
家庭教育中不应该沾染功利
当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有条件的爱时,家庭教育自然也就会随之沾染上功利。
被过度功利所裹挟的家庭教育,不仅会消耗孩子对父母的爱,同时也会让孩子倍感负担。
为人父母更加应该给予孩子一种无条件的爱,只有在这样的爱的沐浴下,孩子才能够成长的温暖善良。
父母不应该只把将孩子教育得有出息当成唯一的教养目标,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同样重要。
没有爱的家庭教育只会把孩子养的冷情冷性,而这自然也不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