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如能长久坚持,必将终生受益。
💦 读书可以促进孩子的终生发展
1.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拓展视野,积累语言
阅读可增进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与理解,这也是我们课本知识的一些延续,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语言发展做好积累 。
2.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探究生活、完善人格
从心理发展来看,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孩子通过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人物传记、名著等等,从而让孩子与故事情节中一些高尚的人物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净化,也胜过了我们空洞的说教。
3. 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丰富知识储备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自觉积累的词汇和谚语,名句、成语,也可为作文增光添彩,提高写作水平,可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拿高考举例,语文卷除了阅读就是写作,阅读第一部分为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又包含着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小说或者是散文阅读;第二部分就是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还有诗歌鉴赏;第三部分是语言文字运用,比较灵活;最后就是写作,占60分。总体上都是阅读与写作,所以没有深厚的阅读积累,光背诵和补课是不行的。
4. 读书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大语文观
从中高考来看,阅读不仅能丰富语文、英语的阅读量,还有助于促进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比如有些数学差的学生,并不是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多半差在应用题和几何证明题上,归其原因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及思维推理能力差。一些教师表示,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所有的学科在审题方面出现问题,都是源于理解能力不足,特别是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分析题,都需要深厚的阅读分析功底。所以,阅读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语文学科上,也体现在各科的学习中。
5. 读书可以促进亲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亲子阅读可以使家长和孩子的心贴的更近,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家长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调整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尤为重要,青春期孩子容易嫌弃父母,所以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有许多交流话题,避免了不理解孩子而被孩子翻白眼的尴尬场面出现。孩子在讨论的氛围中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和建议,而不会感受到压力和紧迫,自然会快乐成长。
孩子的成长也是家长再学习、再成长的过程。总之,读书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同感受、一同交流、一同成长,有利于拓展孩子的视野,促进孩子的终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