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为什么孩子听得进老师的话,却听不进家长的话?第292篇
王璠王璟妈妈

相信很多家长都发现了,孩子上学之后,开始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会对家长叛逆顶撞。可在老师面前,他们却乖巧温顺了许多,听得进话,也愿意做出改变。

一位妈妈曾对小研老师这样抱怨:

“平时让孩子做点事情,没一次痛痛快快去做的,要么就磨磨唧唧磨蹭个半天,要么就干脆顶嘴讲条件,没一次跟你主动配合。但是老师说点什么那简直跟圣旨一样,不需要别人监督提醒,自己就自觉完成了。”

到底老师身上有什么魅力能够让孩子乖乖听话呢?希望以下四点能够对家长有所帮助。

01

学校环境规则明确

孩子在学校更听老师的话,是因为学校中有明确的校规校纪。

规章制度给孩子们划出了明确的行为界限,孩子对照规则就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杜布森博士在其著作《勇于管教》中,曾这样说过: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图像

我们必须承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缺少长期明确的规则。

很多事情你以为是约定俗成的,但是没有明确具体的参照标准,孩子缺少行为参照,很容易对自己放低要求,作风松散。

这时家长说的再多,也不如和孩子一起探讨,制定明确具体的规则,并把它打印出来贴在显眼的墙上更有效省力。

规则必须具体且具备可执行性,比如说十点半前必须上床,衣服晾干后要及时叠好,周一至周五每天使用手机娱乐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等。

一方面,规则约束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也是对家长的监督。如果家长做不到自我约束遵守规则,又怎么保证孩子能听话呢?

小初阶段,正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时候对孩子要求严格一些,有助于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后期家长就能少操心。

02

老师更能坚持原则和底线

规则有了还不够,还需要有强力的规则执行者和保障者。

想要强力地执行规则,就要求执行者一定要有原则和底线。

老师在学校里对规则的执行更为坚持和公正,不会随意妥协:

上课看漫画书或是打架生事的,自然是要进行批评甚至叫家长的;

考试进步、积极回答问题或是帮助同学的,也理应获得小红花或者小礼物作奖励的。

老师往往能够坚持原则,赏罚分明,看得到学生的优点,也有义务对学生的缺点进行纠正。他们有自己的底线,所以在学生心中有了威信,学生自然愿意听老师的话。

图像

反观我们的家长,常常丢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有时是自己管不住自己,率先破了戒;有时是因为孩子撒娇哭闹,就放任或妥协。

说好了只能看30分钟电视,孩子哭着还要看,家长心一软,就让孩子继续看。

孩子一看,规则之外也有调转的余地,规则便失去了分量,家长在孩子心中也失去了威信,孩子自然会变得越来越不听家长的话。

而有的家长,总是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无论孩子做得多出彩,也只愿意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撒手,孩子没有被认同被接受的心理体验,也就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所以,家长在原则性问题上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要让孩子觉得规则是可以随意让步的;

规则一定要奖惩分明,做得不好孩子需要接受惩罚,做得好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只有这样,孩子才有积极上进的决心和动力,才会主动变得更好。

03

老师很少情绪化,沟通力强

人越是面对亲近的人,情绪越是容易失控,言行也往往会失掉分寸。

在老师和学生的沟通的过程中,彼此持平等尊重的态度,先入为主的意见很少。因此,老师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可以保持冷静,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当学生犯错时,老师会先心平气和地问清来龙去脉,给出合理的处理办法,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一通。

这种情况下,孩子也能保持相对冷静的情绪,能够和老师理智地沟通,说出自己的心声,也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

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呢?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在和孩子的“对战”中情绪崩溃的瞬间吧。

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很难时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往往会大吼大叫,一通指责。这个时候孩子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家长的负面情绪上了,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行为,也不利于孩子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亲子关系不够和谐,家庭教育的质量也自然大打折扣。

图像

所以,请父母将自己的孩子看作独立平等的个体,不要总觉得他们是自己的附属,更不能随意斥责打骂。

不管孩子发生怎样的问题,首要任务是好好沟通、学会倾听,要以平等的姿态关注孩子的想法,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到孩子行为下的本质需求,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04

老师更有榜样力量

在学校里,老师展示给学生的往往是他们身上积极正面的品质,所以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认可。

比如说,老师是知识的化身,言行举止得体有修养,能够主动为学生提供帮助;老师到校通常比较早,给学生做好榜样。

图像

而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很难做到“完美”,而孩子也会因为家长的言行不一致,不愿意听家长的话。

比如说,家长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熬夜打游戏到十点;家长要求孩子远离手机,自己刷短视频到难以自拔……

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不然在孩子面前就会失去威信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先让自己变成那样的人。

育人先育己,育儿也同样如此。父母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样,才能获得孩子由衷的尊敬和信赖。

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78761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73→一次“尴尬”的请教》
《2022年11.2日,天气晴,周三》
《2022.11.2》
《244篇亲子日记,周三,晴天.2022.11.2》
《摘抄《适合中小学生的高效学习法》》
《2022.11.2》
《守株待兔》
《11月2日 星期三 天气晴》
《11.01 周二 多云 收拾桌子》
《大宝二宝》
《期待》
《今天好事连连》
《2022.11.2 陪伴成长(倾听意见)》
《成长日记》
《体验成倍的快乐》
《放风筝》
《女儿的提醒》
《2022.11.02 星期三 天气晴》
《成长的路上》
《2022.11.2 星期三 晴》
《黄瓜》
《孩子长大了》
《讲笑话 2022年11月2日 第282篇》
《亲子日记106》
《亲子日记240篇 11月4日 晴》
《说到要做到》
《亲子日记第77篇 2022年11.2日晴》
《做好两件事》
《2022年11月1日 晴 星期二 亲子日记第185篇》
《我会说谢谢》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