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你家孩子在生活中是不是总是这样: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到家就不记得了!前一天背的古诗,第二天就背不下来了!总是左找右找,不知道把东西放在了哪里…… 孩子记忆力差,总是会伴随着专注力不集中、上课走神、做事拖拉磨蹭等问题。记忆力好的孩子,学习起来总是更轻松,而记忆力差的孩子往往成绩总是不那么理想。那我们要怎么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呢?
💦 提升孩子记忆力的3个方法
1. 理解知识点背后的逻辑
我们的学习过程不是要死记硬背。现在的考试,除了语文中默写名篇、文言文的片段,需要一个字不落的记住,死记硬背的题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以知识为导向的题,出题的方向很灵活,考的是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背后的理念和逻辑去解决问题。而要解决问题,记忆力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基础。如果对问题的本身不理解,对背后的逻辑不了解,就算开卷考试也很难打满分。
由此可知,其实我们学习过程当中,记忆只占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记忆与逻辑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并不是要去死记硬背。
比如当孩子背诵文言文或古诗词时,他需要了解诗人及作者,在当时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视角下和情境下写的这篇诗或古文,只有去深入地理解它,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的时候,孩子的记忆负担才会变轻;知道它的逻辑和结构的时候,孩子的记忆才会更高效。
2. 联想记忆
很多孩子在背书、背公式时,往往是记了前面,忘了后面。如果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那么背诵困扰就能迎刃而解。
具体怎么操作呢?以让孩子背诵古诗《咏鹅》为例:
①用计时器定时10分钟
通过定时,能够增加孩子的紧迫感。
②夸张动作演绎+编故事
对学龄前的孩子,家长可以模仿大白鹅的动作和声音,再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用夸张的动作演绎和背诵古诗;而上了小学的孩子,家长则可以引导孩子根据古诗的内容,让孩子自己编故事,再记忆背诵。通过这样的方式,原本陌生的古诗,能够和夸张的动作和自编故事联系到一起,更易于孩子记忆。
3. 通过大量的练习,形成身体记忆
即便是电脑也有自己的储存上限,人的大脑也是如此。我们大脑中储存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它的“时效性”,时间长了我们自然就会遗忘。因此,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反复刷题等方法,都是孩子加深印象、巩固所学、查漏补缺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不断地重复,才能将“短暂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日常的生活,家长可以多帮助孩子事后回顾。比如每晚睡前,躺在床上,可以带孩子回忆今天做了什么,像讲故事一样。开始时家长说给孩子听,之后就可以鼓励孩子说。
好记性不是天生的,需要靠后天的训练,平时多帮助孩子重复记忆,就能让孩子大脑更加灵活,记住的东西更难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