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仔细聆听了时永超老师的分享,受益颇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沟通,教师与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的引路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双方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目的,所以,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与沟通中,也会出现家长与教师产生矛盾的现象,最明显的一方面是在沟通方面产生误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保持沟通协调一致,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沟通之本为爱心
教师首先要欣赏每一个孩子的长处,包容孩子的短处,本着全心全意为孩子的目的,来与家长进行交流孩子在校的表现,并且在交流中把自己的这种爱传递给家长、感染家长。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在爱他的孩子,尽心尽责为孩子们的教育而工作。那么家长自然会信任教师,并且持积极的态度来与教师沟通,热心支持、配合教师的工作。
第二、先鼓励再提意见的沟通方式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每一个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喜欢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完全否定。所以,教师在与家长交流孩子在校情况时,要多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表扬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进步。在肯定孩子的同时,与家长一起共同来探讨孩子存在的小缺点,双方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这样,既达到了家校同育的目的,而家长也不会因自己孩子有缺点或者在校表现不好而心情不愉快。
第三、及时反馈的沟通策略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通过孩子的反馈、老师的反馈到家长后,家长应该保持有一个正确的心理态度,不能与老师站在对立面,而是要做好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调和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既不能将学生在学校的反馈视而不见,也不能过分的解读老师对于学生的态度,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学会与老师沟通,帮助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在愉悦的沟通过程中,促进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成长心态。
沟通是人类集体活动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前提,良好的沟通可以造就健康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正确的、积极的与老师沟通是孩子成长、学习路上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