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 星期二 晴
亲子日记第330篇
今天继续学习《老子》中的“无之用”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环绕着一个毂,由于毂的中心是空的,所以才能够将辐条插进去,车轮才能够转动。将陶土拍打成一个陶器,正是由于器皿中间是空的,所以才能够盛放物品,成为一个有用的物件。在墙上凿出门和窗户,由于门和窗户中间是空的,没有墙土的堵塞,所以人才有了出入的地方,才有了观看外面风景的地方,这样的房子才能够住人。所以“有”作为一种实实在在,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之所以能够给我们带来用处,恰恰是因为“无”在起作用啊。一个实心的毂是不能安插辐条的,车轮也无法转动;中间填满陶土的器皿是不能够盛放物品的,也就仅仅是一个摆设,是一个无用的东西;没有门窗的房子,人也是无法居住的。
人人都知道“有”的用处,却从不思考“无”的作用,认为“无”就是没有,就是空虚,能有什么实际作用呢?老子在这里给我们指出了“无”的价值,很多情况下,正是有了“无”,“有”才能够发挥它的实际功用。
像我们的血管,就是一条长长的管道,中间是空的,血液才能任意流动,从心脏到全身,供给我们营养,如果血管的中空被堵塞了,我们就会生病,危及生命。老子非常重视“无”的作用。他提倡“无为”,就是让事物自由发展,不要过多地干涉,因为只有谦虚、退让,看似空虚,没有用处,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大用处,拥有大智慧。
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无为”的道理:有一家养鸡场为了让鸡不生病,就将鸡舍打扫得非常干净,地下没有一粒尘土,简直就是将鸡放在了透明的玻璃罩皿里面,结果没过多久,鸡成群地死去了。养鸡场主人很纳闷,他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努力,怎么还是没成功?他咨询学习过之后才明白,他的失败恰恰就是他做的太多了,鸡的成长是需要土里的沙子来消化食物的,没有了泥土,鸡都消化不良,自然就活不成了。养鸡场的主人完全是出于好意,但由于他过多地干涉了鸡的生活,反而使得鸡不能很好地生存了。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的一些家长也会犯过多干涉孩子的错误,使得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过分地依赖父母,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又怎能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呢?我们要遵循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孩子才能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们要求的样子。
很多人在学习中只重视数理化,认为学习这些知识就可以发明创造,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而文科类比如语文、历史、政治等都是无用的,因为它们不能创造实际价值。这种观点是没有道理,数理化就像“有”,它们填充人的大脑,使人能够掌握很多本领;但语文、历史、政治这些文科类学科就像“无”,它们不能创造具体价值,却补充人类的精神世界,填补人类空虚的心灵,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只知道使用工具的灵长类动物。我们在生活中、在思想上都应该重视“无”,要明白世间万物都是“有”与“无”相配合。